Posted on 5 月 15, 2010 in 新聞報導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張貼時間:2010/5/14 下午 03:03:47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新竹北埔鄉有一條南埔大圳,百年來一直都是當地農業灌溉的經濟命脈,就在大圳隨著歲月逐漸淤積而失去活力之際,當地南埔社區全體居民齊心一志、展現驚人的社區力量,以1整年的休耕加上農委會水保局的傾力協助,終於讓這條日薄西山的水龍再度獲得新生!

為慶賀南埔百年大圳重新啟用,南埔社區特地於5月14日至16日盛大舉辦「南埔2010石爺祭暨水圳通水典禮」,邀請全國各地的好朋友來分享南埔社區的驕傲,見證他們如何再造黃金水鄉傳奇。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指出,南埔百年水圳一向是南埔的經濟命脈,因長期淤塞,使得南埔村農業發展遭受重大瓶頸;在南埔社區參與農村再生試辦規劃後,社區居民由下而上全體決議休耕一年以解決水圳淤塞問題,水保局感受到這股社區凝聚力量,共同協助整合相關水利單位積極辦理南埔水圳修繕工程,提前完工通水。

令人感動的是,整治水圳期間社區中四位平均年齡逾75歲的耆老憑藉挖礦經驗挺身相助,藉由人力一鏟鏟的清出隧道內沉積多年的淤泥,使水圳恢復昔日水量,再造社區居民昔日的生活記憶與場景,在在展現政府與在地居民攜手合作共同為家鄉打拼的農村再生精神,同時也展現出南埔社區多元發展及充滿活力的樣貌。

南埔石爺祭迄今已連續舉辦第4年,99年石爺祭系列活動除了包含客家傳統的脫絭及換絭外,另包括了成年禮、熝湯粢(類似湯圓)製作比賽、擲筊比賽、社區尋寶活動、竹笐炮(竹筒炮)體驗、客家美食、農夫市集等,並邀請紙風車劇團演出「紙風車幻想曲」等豐富活動內容;而99年活動特別製作的限量版石爺公仔,是經過居民票選結果所產生,尚未推出即獲得熱烈迴響,只要來參加社區尋寶活動就有機會獲得,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水保局表示,「南埔2010石爺祭暨水圳通水典禮」系列活動,不僅僅是南埔社區一年一度全體總動員的祭祀活動,更是社區居民凝聚共識,共同為自己家鄉願景打拼的實現過程,也是農委會水保局在全台灣農村社區深耕、共同推動農村再生的眾多成功案例之一,期待有更多的社區能夠加入農村再生行列。

詳情請見 http://www.swcb.gov.tw/class2.asp?ct=News_p&AutoID=166

資料來源:http://www.gov.tw/activitiescenter/pages/detail.aspx?page=30e32c39-1e86-46ad-8c7e-44e5133971b3.aspx

Posted on 5 月 15, 2010 in 新聞報導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2010新竹南埔石爺祭暨水圳通水典禮
新竹縣北埔鄉南埔石爺信仰中的成年禮換絭儀式(攝影/蔡聰挺)
  新竹縣北埔鄉的北埔老埔是清朝時代大隘地區開墾的指揮中心,目前還餘留下很多當時的遺址,成為觀光旅遊的重鎮,但是在南埔地區就保有農村的景象,也有一些客家餐廳、牛車體驗、窯烤麵包、戶外教學地點、農產品、藝術傢俱、客家文化等,是比較知性的休閒區塊。

  南昌宮主祀王爺公、三山國王等,原為店家供奉的王公爺,因為信眾愈來愈多,而移到金廣福南埔公館,1897創建廟宇-國王宮,1934年在現址重建改名南昌宮。與廟後松樹下的石爺是社區的信仰中心。早期醫學不發達,父母親認為如果小朋友給石爺公作契子,有石爺公的庇祐,會比較健康而好帶,所以一出生就給石爺公作契子,每年石爺公生日(農曆四月八日)時就要更換一次新絭,叫換絭,一直到16歲長大成人那年,拜過之後,將絭還給石爺公,叫脫絭。後來演變成為作年禮的儀式。

  南埔水圳建於1845年,由總墾戶金廣福及姜家出資修建,全長約3Km,有21個隧道,是灌溉南埔一帶60甲水田的水源,近年來透過水保局農村再生試辦計劃,逐步改善南埔社區,2009年全村決定休耕一年,以進行百年水圳的修繕工程,在四位加起來約300歲的村民,以人力清除圳道中的淤泥,使水圳再度恢復早期的功能。2010年5月15日舉行通水典禮。同時舉辦2010南埔石爺祭活動。

  「2010石爺祭暨水圳通水典禮」系列活動,由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主辦,5月14至16日在新竹縣北埔鄉南埔社區舉行。5月14日南埔大橋祈福迎百分;5月15日水圳通水典禮、成年禮、換絭、脫絭儀典、擲茭比賽、尋寶活動、竹笐炮體驗、客家美食、熝湯粢製作比賽;5月16日換絭、尋寶活動、竹笐炮體驗、客家美食、迎古董遊行、打擊樂表演、紙風車劇團表演等。是一次體農村生態的知性之旅。(攝影/蔡聰挺)

資料來源:http://tw.tranews.com/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ProgramNo=A000001000001&SubjectNo=3229348

Posted on 5 月 15, 2010 in 新聞報導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民視 (2010-05-15 21:55)

新竹縣北埔鄉南埔水圳荒廢多年,在南埔村民與農委會水保局的合作下,休耕一年配合修繕,現在南埔水圳再度湧進清澈泉水,村民打造「黃金水鄉」的計畫又近一步。南埔水圳的模型一打開,流下來的是一粒粒黃澄橙的稻穀,象徵開通南埔水圳能帶來大豐收。實際上,原本荒廢多年的南埔水圳,也正式重新運作,村民們看到源源不絕的泉水流進水圳,休耕1年配合修繕水圳,總算沒有白費,這幾名加起來3百多歲的老阿伯,可是開通水圳的大功臣。南埔水圳,在水保局與村民的共同合作下,讓打造「黃金水鄉有機村」的計畫,不再是夢。

資料來源: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00515/3146528.html

Posted on 5 月 15, 2010 in 新聞報導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大台灣旅遊網╱蔡聰挺 2010-05-15 23:37

【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蔡聰挺】

新竹縣北埔鄉的北埔老埔是清朝時代大隘地區開墾的指揮中心,目前還餘留下很多當時的遺址,成為觀光旅遊的重鎮,但是在南埔地區就保有農村的景象,也有一些客家餐廳、牛車體驗、窯烤麵包、戶外教學地點、農產品、藝術傢俱、客家文化等,是比較知性的休閒區塊。

南昌宮主祀王爺公、三山國王等,原為店家供奉的王公爺,因為信眾愈來愈多,而移到金廣福南埔公館,1897創建廟宇-國王宮,1934年在現址重建改名南昌宮。與廟後松樹下的石爺是社區的信仰中心。早期醫學不發達,父母親認為如果小朋友給石爺公作契子,有石爺公的庇祐,會比較健康而好帶,所以一出生就給石爺公作契子,每年石爺公生日(農曆四月八日)時就要更換一次新絭,叫換絭,一直到16歲長大成人那年,拜過之後,將絭還給石爺公,叫脫絭。後來演變成為作年禮的儀式。

南埔水圳建於1845年,由總墾戶金廣福及姜家出資修建,全長約3Km,有21個隧道,是灌溉南埔一帶60甲水田的水源,近年來透過水保局農村再生試辦計劃,逐步改善南埔社區,2009年全村決定休耕一年,以進行百年水圳的修繕工程,在四位加起來約300歲的村民,以人力清除圳道中的淤泥,使水圳再度恢復早期的功能。2010年5月15日舉行通水典禮。同時舉辦2010南埔石爺祭活動。

「2010石爺祭暨水圳通水典禮」系列活動,由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主辦,5月14至16日在新竹縣北埔鄉南埔社區舉行。5月14日南埔大橋祈福迎百分;5月15日水圳通水典禮、成年禮、換絭、脫絭儀典、擲茭比賽、尋寶活動、竹笐炮體驗、客家美食、熝湯粢製作比賽;5月16日換絭、尋寶活動、竹笐炮體驗、客家美食、迎古董遊行、打擊樂表演、紙風車劇團表演等。是一次體農村生態的知性之旅。(攝影/蔡聰挺)

Posted on 5 月 12, 2010 in 新聞報導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嘉南大圳南幹支線新化段,目前正進行綠美化工程,除了設置綠堤休閒區之外,渠道還提供魚蝦棲息環境,原本單調的水圳,將可呈現多元的親水功能和蓬勃的生命力。做為行水之用的水圳,賦予農業灌溉功能之餘,應注入文化意涵,使能展現在地庶民生活,打造城鄉新風貌,發展親水遊憩觀光。
 台灣降雨量雖多,但因地形限制與河流短促,大部分雨水均逕流入海,早期農田大多是看天田,直到漢人渡海來台開墾,將水田灌溉技術引進台灣,隨著農田拓墾面積增加,大型水利設施也逐一出現,經過先民數百年胼手胝足的建設,造就水利灌溉工程密如蛛網,將珍貴的水資源輸送到農田,促使台灣農業發達,水稻因此可以二熟乃至三熟。
 較有名的水利工程,有明鄭時期興建的屏東新園陂、高雄仁武陂和烏樹林陂,清朝時期的彰化八堡圳、鳳山曹公圳等,以及日據時代完成的嘉南大圳與桃園大圳。根據統計,台灣農田水利工程共有導水路、幹線、支線、分線、中小給水路及排水路共九萬八千多條,總長六萬八千七百多公里,有如動靜脈與微血管般的滋潤著台灣大地。
 例如嘉南平原,本來只有五千公頃水田,一九二○年日本技師八田與一受命興建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耗費十年功夫,開鑿渠道連結烏山頭與曾文溪水源,水田面積迅速增加到十五萬公頃,這項工程之規模與技術,當時可謂獨步全球,而且歷經八十年歲月,這套系統仍健全運作,因此有人積極爭取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隨著工商經濟發展,生活環境快速變遷,曾經維繫台灣農業命脈的水圳,地位已大不如前,部分地區水圳灌溉功能喪失後,常因交通或都市化需求被地下化,平時疏於維護,加以家庭污水、工業廢水排入,成了不見天日的臭水溝。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人們才開始關注台灣水圳的保護與再利用等議題。
 在日本,水圳受到完善保護,並有許多藉由附加價值,成為觀光景點的案例。最有名的是京都的「哲學之道」,這條長約兩公里的小路,與一條渠道並行,該渠道是「琵琶湖疏水工程」的一段分渠,原本平凡無奇,後來在渠邊種植「關雪櫻」,哲學家西田幾多郎於一九四五年去世前常在此散步,現已成為遊客到京都必訪景點,足見與文化創意結合的重要性。
 台灣部分水圳具有歷史遺產價值而受到保護,如彰化二水八堡圳、南投竹山隆恩圳等;又如高雄美濃的下庄仔水圳,孕育並記錄著可貴的客家文化。此外,桃園縣桃園大圳、台東延平鹿野大圳、嘉義道將圳等紛紛進行改造,與社區生活空間融為一體,展現出無比迷人的新風貌,掀起一場台灣水圳文化復興運動。
 嘉南大圳與台南地區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嘉南農田水利會近年來不斷進行整修,部分渠道改採水泥U型斷面,以減少滲漏,但也使水生物失去棲息空間,並降低其親水性。目前在新營支線、佳里蕭壟支線、柳營支線陸續實施綠美化工程,贏得頗高評價。嘉南大圳流經人口稠密處,應加強生態工法之實施,讓民眾重拾水岸生活的美好記憶。
 
2010/05/11 17:51

資料來源:http://www.cdnnews.com.tw/20100512/news/edit/102000002010051117155199.htm

Posted on 4 月 15, 2010 in 新聞報導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桃園台地的埤塘與水圳是台灣獨特且珍貴的人文地貌,根據92年中央公告的航照圖資料顯示,縣內總有3345口埤塘,但縣府城鄉發展處去年普查後發現,中央公告的埤塘僅剩2836口,但卻意外找出500多口隱性埤塘,有鑒於埤塘水圳記載桃園縣豐富的歷史文化,縣府認為有必要全面深入研究,因此,不但去年率先通過「桃園縣埤塘水圳保存及獎勵新生利用自治條例」,今年更向文建會提出列名世界遺產潛力點的第一步,將埤塘水圳登入文化景觀,不但獲得同意並爭取到百萬元的補助經費。

由於時代所需,桃園縣埤塘系統多半屬儲水灌溉用途,築堤後的埤塘幾乎與地面平行,特殊的自然生態體系與聚落生活文化息息相關,而這另類的濕地景點堪稱是全球少見,要保存,縣府將朝向建構「溼地銀行」的方向邁進。

就是要活化埤塘水圳的新生,縣府將成立「埤塘水圳審議委員會」詳細清查目前水體狀況,讓埤塘與所屬地形成生態美學,進而達到環境永續經營,重現桃園縣「千埤之鄉」的美名。

資料來源:http://www.t1catv.com.tw/content.php?fid=415&fun=shownews&nid=15472

Posted on 4 月 15, 2010 in 新聞報導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農田水利系統的E化也能小兵立大功,台東農田水利會建構的地理資訊系統,把縣內全部灌溉溝渠定位記錄,野真的派上用場,八八水災台東太麻里受損嚴重,上百公頃的農田,因為灌溉管線無法供水,面臨二次傷害,透過這套系統,七天就完成搶修,保住農民的收益。 

八八水災,台東太麻里地區遭受洪水侵襲,除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片農田更是慘遭淹沒。 

只是災後,上百公頃的農田,卻因為灌溉管線無法供水,面臨二次傷害,不過,農田水利會卻以七天,完成系統重建供水,保住價值近兩億元的農作物。 

讓農民保住心血的,就是這群台東農田水利會的員工,手上拿的gps衛星定位系統,就是在亂石堆中重建的重要功臣。 

農委會從五年前,開始補助辦理gis灌區地理系統的建置,台東農田水利會率全國之驅完成,主要是透過這套系統,把全縣的灌溉溝渠定位,同時完成地圖的e化,全天可以監測各地水流和閘門狀況,甚至透過遠距的視窗觀察。 

莫拉克颱風來襲後,災區一片混亂,不過,透過衛星定位,很快的就能確定溝渠的位置,不用向過去還要地政單位申請重測,還可以馬上投入搶修。 

更方便的是,這套系統由水利會自行建置,維修很方便,也節省納稅人的荷包。 

有了gis系統,不只確保農民的作物收成,也能掌控搶修時效,讓灌溉功能穩定,讓災害損失降到最小。

資料來源:http://www.ttv.com.tw/news/view/?i=09904064520901L

Posted on 3 月 23, 2010 in 圖資、文獻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 作者:陳正美
  • 出版社:台南縣文化局
  •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01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0206593
  • 裝訂:平裝
  • 內容簡介:本書由台南縣水圳組織變遷與管理,紀錄水圳發展概況。
Posted on 3 月 1, 2010 in 新聞報導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聯合報╱記者胡蓬生/即時報導】

苗栗縣頭份鎮公所委託東海大海建築研究中心,進行「頭份生命線、生活道」的研究計畫,今天上午發表成果。

這項研究計畫已進行年餘,針對頭份地區各大水圳聚落的客家文化資源進行調查,有助了解、保存地方上的伙房、伯公、老聚落等開發歷程及文史資料,並促進頭份地區的客家文化觀光導覽。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DOMESTIC/BREAKINGNEWS3/5437880.shtml

Posted on 3 月 1, 2010 in 新聞報導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記者黃瑞典/苗栗報導/聯合報

苗栗農田水利會昨天在公館鄉舉辦穿龍圳、私礐圳等水圳生態體驗之旅,500多名遊客沿著水圳健行,欣賞沿途的農村美景,邊聽導覽員解說水圳生態工法,體驗豐富多元的生態。

遊客們上午戴著斗笠,浩浩蕩蕩從公館鄉福基庄土雞城出發,由6名導覽員帶領,沿著穿龍圳生態水門、木棧觀景台、景觀橋健行,全程大約3.2公里,沿途介紹穿龍圳、私礐圳、姐妹泉圳等水圳生態工程。

 穿龍圳生態工程,創造多樣性水流,設置可供小生物隱藏的多孔隙空間,護岸採透水性材料,涵養地下水,促進水循環,結合親水功能與景觀,植栽本土植物,具有休憩與生態教育功能;私礐圳則施設生態固床工改變水流速,護岸多孔隙營造蝦、蟹、小魚與水生生物棲地。

苗栗農田水利會昨天在公館鄉舉辦水圳生態體驗之旅,500餘名遊客體驗穿龍圳、私礐圳豐富的生態。

資料來源: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18/161441/web/#5L-2902846L

«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