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9 月 29, 2009 in 新聞報導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苗栗農田水利會在苗栗縣公館鄉以生態工法改造姊妹泉圳、私礐圳與穿龍圳等水圳,營造天然的溪流環境,不僅景觀優美、環境宜人,經過生態調查後也發現水生、兩棲與魚蝦類等生物均明顯增加,展現生態工法的成果。

護生態 提供棲息空間

灌溉水圳通常以鋼筋混凝土構築,具堅固、耐用等優點,但也因此嚴重破壞水圳自然生態。苗栗水利會近年在公館鄉內進行水圳生態工程,藉由砌石護岸、水路不封底,及營造急流、緩流與深潭等溪流環境,提供生物棲息空間。

綠美化 景致宜人討喜

苗栗水利會目前已完成姊妹泉圳、穿龍圳、私礐圳、五谷崗圳等多處生態工程,並在岸邊進行綠美化,原本遭佔用、種菜,環境髒亂的水圳煥然一新,成為景致宜人的休憩空間,姊妹泉圳的緩流中喜見成群的魚類優游。

觀生態 生物數量增加

苗栗水利會去年委請台大生態工程中心、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等進行姊妹泉圳生態調查,結果發現,魚蝦蟹螺貝類從12科16種增加到13科19種,鳥類從11科12種增加到15科19種,且各種生物出現的數量也明顯增加。

苗栗水利會長洪東嶽說,生態工程改造的重點包括護岸表面孔隙化、界面透水化、材質自然化等,除看得到的景觀、自然生態外,也能增加水流滲入地層,涵養地下水源,促進水資源循環與儲存,這些都是看不到的好處。

洪東嶽說,公館鄉擁有許多特色產業,地方也積極發展黃金小鎮休閒農業,採用生態工法改造的水圳,周圍環境宜人,正可與發展休閒農業相結合。除公館鄉外,水利會也將陸續拓展到頭屋鄉的後龍幹線圳等水圳。
文章來源:自由時報  轉載自:http://ecolife.epa.gov.tw/blog/post/829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