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 月 12, 2010 in 活動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高雄縣政府因應21世紀全球氣候變遷及永續利用水資源,減輕城市生活的缺水危機,放眼高雄都會整體水文景觀,從「水質」、「水量」、「水生活」作為地景營造基本核心理念,規劃復育高雄都會區曹公圳水道與埤塘,打造「曹公新圳串珠計畫」成為「高雄新興都會生活水岸地景改造行動」,特別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集思廣益,經驗交流,訂於99年3月4、5日,在高雄縣勞工育樂中心行政大樓2樓舉辦「水系、水岸生活環境營造國際論壇」。

    高雄縣政府表示,本項國際論壇邀請四位國外學者(英國倫敦密德塞克斯大學Brian Shutes 榮譽教授、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Sören Schöbel教授,日本河川生態環境工學研究所中村俊六榮譽教授、韓國仁川大學崔桂澐教授)及國內十餘位專家學者,就3場主軸議題進行交談:1.跨域水系整合與水岸空間案例經驗發表(國外VS.國內)、2.社造團體參與與水岸空間案例經驗發表(國外VS.國內)、3.永續經營管理與水岸空間案例經驗發表(國外VS.國內)。名額200人,額滿為止。有意報名者請逕行上高雄縣政府全球資訊網http://www.kscg.gov.tw/200911410522/index.aspx填寫報名表與參閱研討會相關資訊。

    參加對象以從事水岸空間規劃或景觀規劃之專業人員、社區居民、相關NGO團體、高雄地區中小學教師為主。如報名人數超過將以中央機關與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及所屬鄉鎮市公所負責水岸空間規劃或景觀規劃業務人員、社區居民、相關NGO團體、高雄地區中小學教師為優先。並給予9小時研習時數。

    報名日期:99年2月8日起受理報名,報名方式:

1、請至高雄縣政府官方網站http://www.kscg.gov.tw/200911410522/index.aspx下載報名表,填妥報名表e-mail至t7778800@gmail.com或傳真:07-7778891 ,或網路報名:http://www.gpf-taiwan.org.tw/dohome/fengshan/reg_complete.asp。

2、本次論壇確認之參加名單將於99年3月1日公佈於http://www.kscg.gov.tw/200911410522/index.aspx網站上,並個別e-mail通知錄取。

Posted on 2 月 11, 2010 in 新聞報導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南埔水圳自1845年修築後,經過164年的使用至今, 卻因為近三十年臺灣經濟重工輕農的政策失衡下, 長期受到水利會的輕忽, 變得上游淤塞嚴重, 下游到水量不足.使得下游南埔村農地, 在常年的缺水下, 農地有半數休耕. 在2008年水保局同意南埔的農村再生計劃, 撥款整修整段水圳,讓南埔的農業可以重生, 進而搭上農委會有機農業專區的設立, 期能為南埔後代留下一片無毒健康的農地.
南埔百年水圳風華再現第二集-找尋問題
北埔鄉南埔水圳,在2009年農村再生計劃的援助下,取得到修護的資金,為讓此筆款項真能解決南埔村農耕長年缺水的問題,村裡耆老和規劃團隊,深入淤塞最嚴重的區段,探尋真正問題的所在.最後在得到答案後,讓規劃公司改變原先的設計,讓農村再生由下往上決議的精神落實.
資料來源:http://cl.itri.org.tw/cp25/bbs/viewthread.php?tid=1364

Posted on 2 月 11, 2010 in 新聞報導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記者:施協源      台北     報導

年紀稍長的觀眾可能記得,過去大台北的農田都是靠「瑠公圳」灌溉,但隨著時代變遷,瑠公圳變成一條荒廢的臭水溝;為了重現它的風華與歷史,台北縣政府進行再造工程,讓有270年歷史的瑠公圳恢復潔淨,附近住戶因此享有小橋流水的美麗景觀,也藉此教育下一代要飲水思源。有270年歷史的瑠公圳重現風華,碧潭溪水再度引進市區,象徵生生不息,再造後的瑠公圳目前3.8公里長,小橋流水的美景讓附近住戶相當驚艷,沒想到已經變成臭水溝的瑠公圳,可以恢復潔淨而且變得更漂亮。民眾:「這樣觀光客會越來越多,變得更漂亮、更好。」台北縣長周錫瑋:「以前的瑠公圳,水真的很多、很乾淨,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現在瑠公圳又恢復它的乾淨,我感覺心裡很感動。」過去百年多來,北台灣的農田就全靠瑠公圳引水灌溉,但時代變遷灌溉功能荒廢,原本20公里長的瑠公圳漸漸消失,成為臭水溝。為了讓民眾親近水源也了解歷史,台北縣政府進行再造工程,並種植水草、養殖魚蝦,讓瑠公圳重新成為市區美景。民眾可以回味過去,家家門前有小河的氣氛,也藉此教育下一代飲水要思源。  

 

 

Posted on 2 月 11, 2010 in 新聞報導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2010/02/08 10:07)

地方中心/台北報導

西元1740年(清乾隆5年),大台北盆地農田水利建設最偉大的開圳者郭錫瑠,沿著新店溪築堤建埤,經大坪林、景美等地直達台北市,克服沿途砂岩和頁岩構成的陡峭石壁開鑿圳渠,並與當時居住山區的泰雅族人產生多次對峙,最後甚至以通婚作為溝通手段等,郭家父子歷經兩代長達三十年努力不懈,終於完成了新店溪上游入口轉支流青潭溪,流至大坪林部份的「上埤大圳」。

而由碧潭入口經景美至台北的部份則稱為「下埤大圳」,即後世所稱的「瑠公圳」,其最高紀錄曾灌養大台北高達1,200甲農地面積,今年剛好歷時兩百七十年,曾是大台北地區最重要的「生計」渠道。

以現代的技術和測量工具,可以輕鬆地了解郭錫瑠先生當年工程的種種規劃和考量,但是這些技術和儀器發展尚不滿百年,而從瑠公圳水源區—青潭引水到台北盆地,距離卻長達二十多公里,以當年的地形、工具,沒有選擇基隆河或景美溪,卻選擇了水量最豐沛的新店溪,其原因實在令人費解,此超越時代的抉擇在民國76年興建翡翠水庫時更是得到了新店溪是最大水源的充份印證。

隨著台北市從農業盆地轉變成政治、文化和工商業的大都會,廣大的農田漸漸消失,道路逐漸取代了水圳,瑠公圳由灌溉圳渠變成了都市的排水道路,然後又隨著都市的發展逐漸地下化,其原有的歷史也被逐漸淡忘。但在老新店人的記憶中,「瑠公圳」曾經是花、鳥、青蛙、蝴蝶,甚至可以摸魚抓蝦的生物棲息軸線,後來卻變成了住家後院的臭水溝。

自民國90年起透過「瑠公圳圳道空間再造計劃」,除了陸續整治該圳道以利都市防洪、排水功能外,更將原來的圳溝水泥面一一拆除,改成生態透水層,預估將於民國101年完成此長達3.8公里周邊完整的水圳生活與生態圈,以恢復兩百年來大台北歷史中的生活傳承、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的多重意義。

2月7日下午,立春時節於新店捷運站旁舊瑠公圳引水口廣場,舉行「兩百七十年戀戀水圳園遊會」,吸引數百位民眾參與同樂,除了有寫春聯、捏麵人、草編、米食等懷舊和新年應景攤位外,還有新和國小學生演出的阿美族舞蹈《太陽的孩子》,以及三級古蹟蘆洲李宅學童讀經班生動活潑的古詞新唱。

台北縣長周錫瑋、瑠公農田水利會林濟民總幹事、新店市長王美月等也率同來賓們一起種植養護渠道的水生植物,並為新完工的引水口進行揭彩儀式。

資料轉載自:http://www.nownews.com/2010/02/08/11490-2568387.htm

Posted on 2 月 11, 2010 in 新聞報導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記者何玉華/北縣報導〕台北縣政府整治瑠公圳第一期工程完工,剛好碰上建圳270年,昨天下午在源頭舉行「戀戀水圳」完工儀式,縣長周錫瑋、新店市長王美月與立委羅明才、劉盛良挽袖赤腳在引水頭種下水生植物;周錫瑋強調,重建瑠公圳的美麗與歷史記憶,給都會居民一個親水的空間。

周錫瑋提到,第一期完工後,2、3期超過6億元的工程,經與附近違建戶的榮民協商後,已經準備要進行遷移,但一位榮民對發言表示抗議,周允諾一定會做好安置,在工作人員安撫下,老先生才離去。

周錫瑋說,把髒河川變乾淨,接著讓城市變乾淨,是他上任來的兩個心願,包括新莊市中港大排、蘆洲市鴨母港、中和市瓦磘溝都在進行改善工程,周錫瑋還問到場的新莊市長許炳崑說:「看到瑠公圳的成果,對中港大排很有信心吧!」 台北縣政府城鄉局指出,位於新店市區的瑠公圳,從碧潭至景美溪長3.8公里,分5個階段進行再造工程,藉由圳道整體空間再造,提供一個結合藍帶(流水)與綠帶(植栽)的公共空間,目前完成圳頭的碧潭至碧潭大橋約360公尺,整體工程預計在101年完工。

台北縣長周錫瑋(左二)、新店市長王美月(右一)與立委羅明才(右二)、劉盛良(左一)挽袖赤腳,在瑠公圳引水頭種下水生植物,象徵生生不息。(記者何玉華攝)

建圳滿270年的瑠公圳,台北縣政府完成第一期整治工程,昨天下午在源頭舉行「戀戀水圳」完工啟用引水儀式。(記者何玉華攝)

資料轉載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feb/8/today-taipei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