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5 月 6, 2014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本文轉載自 NOWnews 記者李文生/台南報導

由長榮大學等多個單位共同發起的「愛鄉護水、嘉南大圳鐵馬溯源」活動,160位河川守護者沿著嘉南大圳堤岸,由水圳尾騎到水圳頭的烏山頭水庫,以共同的行動來巡守河川,守護土地。隨後,一行人並到八田與一銅像前獻花致敬,朗誦嘉南大圳之歌及愛鄉護水宣言。

長榮大學李泳龍校長說,為感念1930年八田與一建造烏山頭水庫,興築嘉南大圳,水利工程澤被嘉南平原,每年五月的第一個星期天,定為「台江水 日」。為守護這塊土地,今年有台南社大台江分校、台江文化促進會、長榮大學、台南藝術大學、大潭社區、長安國小、北勢國小等團隊約160名河川守護者參 與。

長榮大學李泳龍校長表示,嘉南大圳肩負提供嘉南平原農業灌溉的使命,潔淨的水源攸關農產品的食用安全,民眾應該要更重視土地利用規劃、灌排分離、節約用水、污染控制等,才能發揮八田技師的水利工程效能。


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中)等50位師生共同響應「愛鄉護水、嘉南大圳鐵馬溯源」活動,

長榮大學河川保育中心洪慶宜教授表示,此次有約有50名老師、社區居民、學生參與,大夥兒於長榮大學集合後出發,來回85公里,到烏山頭水庫與由台南市出發的夥伴會合,沿線經過鹽水溪支流許縣溪、虎頭溪、潭頂溪與曾文溪等河川,感念八田的水利工程,也反思河川污染的影響。

台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吳茂成執行長說,嘉南大圳是台江與南瀛文化的共同記憶,每年的愛鄉護水活動,帶動台南市的山海圳自行車道建置計畫,目的是要更多台南市民共同來推動這條連結山到海的台江山海圳綠道,營造綠色社區。

一行人於5月5日上午11時30分,齊聚在烏山頭水庫八田與一銅像前獻花致敬,朗誦嘉南大圳之歌及愛鄉護水宣言,反思八田先生愛鄉護水、認同土地的精神。

為紀念八田與一建造烏山頭水庫及興築嘉南大圳的功勞,嘉南農田水利會將於5月8日下午舉辦隆重的追思大會,會長楊明風籲請民眾踴躍共襄盛舉,一起來追思這位帶給嘉南地區民眾福祉的傑出技師。

Posted on 4 月 16, 2014 in Uncategorized, 活動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演講題目:“壩"氣帝國主義?嘉南大圳水利工程的建設與回憶
講者:菲力浦 博士(Dr. Philip C. Brown)
演講內容: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時期所建設的水利工程不但受到實行民主制度後的台灣高度讚賞,而且不被認為是邪惡帝國主義下的建設。菲力浦教授將透過這場講座和大家一同來討論這項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工程。
時間:103年4月30日(三) 下午6時30分
地點:學術交流基金會(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45號3樓 / 3F, 45 Yanping S. Rd)

演講海報:《請參閱

Posted on 4 月 15, 2014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本文轉載自華視新聞報導 2014/03/22

一名阿美族人,20年前回到故鄉花蓮豐濱港口部落,看到土地逐漸荒蕪,民宿越蓋越多,為了找回消失的部落農耕文化,她到處奔走說服族人復耕,也召集大家、修復年久失修的水圳,終於重現古早的水梯田美景。

阿美族人舒米.如妮,20年前回到花蓮豐濱港口部落,不忍心看到祖先留下的土地逐漸荒蕪。民宿越蓋越多,為了找回消失的部落農耕文化,她到處奔走說服族人復耕,也召集大家修復年久失修的水圳,終於讓被遺忘的水梯田美景,重現世人眼前。看到水圳流出水那一刻,老人家都哭了,擦乾眼淚後再唱歌,舒米和幾個部落婦女,開始在一分半的石梯坪水梯田上犁田整,在五月插下秧苗,八月收割後,她將這三百台斤的稻穀取名為「海稻米。」

留下感動的淚水,因為廿多年前,沿著花東海岸綿延的臨海水梯田,稻浪跟海浪共舞的畫面,曾經是台灣獨一無二的特殊景觀,但山區艱苦的生活留不住年輕人,水圳的水源斷了,水梯田上金黃稻穗也不再,舒米.如妮20年前回到家鄉,不忍心看到祖先留下的土地逐漸荒蕪,民宿越蓋越多,為了找回消失的部落農耕文化,她到處奔走說服族人復耕。

也召集大家修復年久失修的水圳,終於讓百年水圳再度貫通,舒米站出來捍衛的,不只是部落的農田命脈,更是港口部落的傳統價值。

Posted on 12 月 29, 2013 in 活動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一、活動名稱:2013台灣民間埤圳守護論壇:埤圳再生、永續農業、文化資產
二、論壇時間:20113.12/21(星期六)09:00-18:00
三、論壇地點:埔里鎮籃城社區活動中心二樓會議室(南投埔里鎮籃城路21號)
四、參與人數:暨大師生與社區民眾,共80人(含工作人員)
五、論壇定位:
(一)民間埤圳守護與研究、保存工作經驗交流。
(二)埤圳守護與研究、保存議題盤整。
(三)公私部門對話。
(四)橫向整合平臺(水利、水文、水質、都市計劃、生態保育、水環境營造、文化資產、三農研究、…)

六、活動內容:(可簡單說明相關論壇子題)

  • 論壇:邀請台灣北、中、南、東各區民間社團就推動水圳研究、守護與推廣及教育等課題分別發表經驗與議題的未來行動願景,藉此次會議形成一個民間關懷水圳的交流及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平台,持續發展與政府、企業及社會大眾來對話~台灣的水圳現況與未來的再造願景。
  • 文件展:邀請相關團隊展示過去推動埤圳、湧泉及水梯田活化等研究、踏查、搜集、紀錄、發表的各式文件與出版品及影像紀錄等,以供外界了解其中的價值與初步成果。

七、主辦單位:暨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水沙璉行動辦公室、民間埤圳守護聯盟、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八:活動網頁:http://c3.academic.ncnu.edu.tw/node/1094
九:在地埤圳湧泉戶外走讀活動:http://c3.academic.ncnu.edu.tw/node/1093

相關報導:

Posted on 12 月 7, 2013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專題報導:農田水圳百年智慧 管好水才有好米
2013年12月6日特約記者廖靜蕙於宜蘭報導

台灣的農田水圳,全長足以繞赤道一圈半!這些綿密交織在農地的水路設計,可追溯到350年前,歷經百年淬鍊才有今天的規模;農田水圳有效留住水資 源,澆灌出餵養2300萬人口的糧食,這麼珍貴的人工智慧,能不能讓農舍民生汙水搭排?台大教授張文亮從法令、從食品安全來看,灌溉水路真的不能被污染!

宜蘭大學周一(3日)邀請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張文亮從生態工程的角度,談灌溉圳路減少民生用水的影響,張文亮表示,「水不管好,米就消失」水利會管理的水圳,關係著糧食生產及品質,水質不好,不可能生產好的稻米。

全文請參閱《農田水圳百年智慧 管好水才有好米》

Posted on 12 月 3, 2013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本文轉載自 中國時報 劉宥廷/高雄報導 

六龜區新興里「水圳伯公祠」,因台27甲線道路擴寬工程遭拆除,為延續地方民間信仰,當地居民於工程結束後,集資募款要在原址重蓋新廟;日前重建工程已動土,預計明年3月完工,高雄農田水利會也發包提升在地灌溉系統,並協助周邊綠美化。

六龜新興、新威及新寮等3里居民高達9成以上都是客家人,但早期開墾時因地勢較高不易引水、缺乏灌溉系統,不利耕作;地方相傳1名黃姓農人率領居民開鑿水圳,引荖濃溪水,庄頭生機盎然。當地以「黃仙人」尊稱他,闢建「水圳伯公祠」感念,並憑藉想像雕刻黃仙人騎牛塑像以奉祀。

未料,道路工程破壞該祠廣達2/3面積,面臨拆除命運,伯公牌位遷至他處安置,當地民眾為找回象徵客家精神「水圳伯公祠」,區公所多次提出計畫申請補助,但未獲行政院客委會允准;地方人士、居民則發起集資、募款,也獲得水利會長李清福大力幫助。

Posted on 12 月 1, 2013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本文轉載自  自立晚報 2013/11/30 記者黃秀麗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於11月30日上午10點30分於新店區力行路11巷舉辦「戀戀水圳。魅力新家園彩繪活動」,活動現場除了當地約60多位里民熱情加 入外,更有新北市議會陳永福、金中玉及許正鴻等三位議員親臨現場參與,另有新生里黃頌之、仁愛里林秀美及忠誠里許浩榛等三位里長,還有新北市大家長許志堅 副市長一同參與,在里民與議員的見證下,一起為瑠公圳復舊空間牆面作彩繪,也為瑠公圳彩上鮮艷的未來。

除了復舊空間牆面彩繪上各式生活意象外,也有居民提供過去瑠公圳生活回憶照片,經製作成相片瓷磚後現場留下感人字句;也讓民眾寫下對瑠公圳的一點一滴的回憶,眾人的作品將一一附掛在復舊空間牆面,讓瑠公圳充滿記憶及文化歷史氣息。

新北市副市長許志堅表示,瑠公圳辦理至今經歷許多風風雨雨,整治工程一路走來艱辛,期間政府及居民克服了重重困難才有今天的成果,今日的彩繪活動,不但拉近了市府與居民的距離,讓整個社區更有凝聚力,也再度喚起瑠公圳歷史的記憶。

 

Posted on 10 月 22, 2013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本文轉載自台灣好新聞-2013年10月21日  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2013桃園縣地景廣場藝術節即將展開,文化局在8月起邀請了5位國內當代藝術家進駐新屋,以生活藝術創作和在地居民互動,各項品將陸續完成,期待突顯新屋在地特色,重現新屋獨特在地文化。

藝術家潘羽祐善於美化巷弄,透過創作作品「水巷覓鏡」、「水圈圈」邀請在地居民、小朋友一同透過過往街道發展故事與觀察現今新屋街道,共同參與製作來呈現新屋過往尚未都市化的水圳風貌,重現當年新屋水鄉米都的盛況。

文化局指出,以往的新屋到處都是農田與灌溉的陂塘,居民傍水而居,生活起居大多與圍繞於此的水圳有密切的關聯,負有水鄉米都的美稱。近年來,新屋市區因都市 變遷,將原本圍繞在農田邊的水圳地下化,原有的水圳鋪上瀝青柏油,被道路所覆蓋,雖地下化水圳潺潺流水依然流動著,卻與居民的生活逐漸疏離,為了將隱沒的 水圳,重新喚起在地居民的記憶與關注。

藝 術家潘羽祐積極從事公共參與與藝術駐村活動,致力於老巷弄活化工作,此次參與桃園縣地景廣場藝術節,自8月起開始構思繪製《水巷覓鏡、水圈圈》的計畫,9 月陸陸續續蒐集新屋農村水圳生活型態資料、聽取地方老故事、進一步了解客家文化與生活特色,提出募集志工參與計畫等,邀請在地幼稚園師生與居民共同參與繪 製。

目前,潘羽祐在新屋鄉公所後福德街上,已與當地大人小孩陸續完成彩繪水圈圈的作品,他們在創作之前透過在地觀察與紀錄,了解新屋居民的生活特色與情境,將其轉換成 圖像,以水藍色為底,各種色彩為輔在替代水圳的柏油道路上彩繪大型水龍頭、池塘裡悠遊的雞鴨群、餐桌上的池塘料理、海洋生物與池塘生物的並存意象,讓水巷下的水圳可以透過彩繪圖像再度出現在居民生活周遭,同時亦可以串聯民眾的生活記憶,重現新屋水鄉米都的特色與文化!

Posted on 8 月 18, 2013 in 新聞報導, 活動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本文轉載自中央日報 2013-8-16 林錫純報導

台東農田水利會關山水圳16日普渡,安排帶有神祕色彩的「跑水路」,因為這項習俗已在當地消失百年,連老農民也只是聽說。 台東農田水利會為了祈求風調雨順,感謝玄天上帝庇祐,每條水圳會在農曆俗稱鬼月的7月舉辦水祭,由於關山大圳海拔最高,今年特別舉辦「跑水路」。

台東農田水利會邀請地方主官和掌管地方水利官員及農民等30名「引水者」,在水閘門打開後,跑在水流前面,高喊「通水了」,水圳旁的農民則敲鑼打鼓。 農田水利會長羅應鑑說,包括他在內70、80歲的老農沒人看過真正的「跑水路」,這個神秘的祭祀可能消失百年;當水圳開通時,「引水者」在前面跑給水追,相當危險。

鹿野鄉水利會資深蔡姓委員說,早年水圳開通,當水閘門打開時,水圳上必須有一個人跑給水追,這叫「跑水路」,用意是要引領「水神」水流的方向,避免日後氾濫,通常「跑水路」的「引水者」都是凶多吉少。因此「引水者」必須尋找自告奮勇者,蔡姓委員說,鹿野地區最後一位「引水者」是一名養女,她為了報答養父、養母和地方的照顧,自願跑水路,後來「有去無回」,遭大水吞噬。

相關報導:

 

Posted on 8 月 10, 2013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本文轉載自聯合報 2013/08/10 記者洪敬浤報導

中市西區千年茄苳老樹旁要興建28層高樓,地方擔心老樹生存有危機,昨中市千年茄苳守護聯盟提出文獻,懷疑工地內有早期水圳遺跡,要求市府挖掘研究。

文史工作者黃慶聲說,據中研院的資料,1904年台灣堡圖就發現中市後龍庄,即現在的千年茄苳周邊老樹旁有「水圳」痕跡,後來地勢墊高,「水圳」被埋在地底下;用古今地圖對照,確切位置可能在工地與巷道交叉口。

黃慶聲說,守護聯盟向文化局提出申請,希望將工地列為疑似遺址,避免遺址、文物在工地開挖後遭破壞;如果挖出水圳遺址,希望將老樹周邊申請為文化景觀,藉此保護老樹生長土地。

當地里長郭耀泉說,為保護老樹,該拆的(活動中心)就要拆;最好整片區域改成老樹主題公園,維護老樹生命與在地人文。山林書院負責人陳玉峰說,茄苳老樹是台中都會核心區,最珍貴的地方感情象徵,也是市中心民眾對生存空間的集體情感記憶。

中市文化資產中心主任張祐創說,市民提出疑似遺址申請,將請專家前往鑑定,若確有發現遺址可能性,將指定為「疑似遺址」,進一步挖掘研究。

全文網址:千年茄苳旁 疑有水圳遺跡 (Credit:聯合新聞網)

 

«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