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10 月 7, 2015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本文轉載 台灣導報電子報 2015-10-6報導:『300年道將圳河道整治 盼風華再現

【記者廖鳳彬嘉義報導】比城隍廟史還悠久,堪稱嘉義市母親河的道將圳,立法委員吳育仁已經向水利署爭取到2500萬元頂寮、芳草、安寮、安業里段段約1000公尺失修提岸工程的整建,6日進行施工期前會勘,11月動工,工期2年。吳育仁還計劃向文化部爭取預算,營造這條「藍帶」成為有系統永續發展的觀光、休閒、運動的步道,主幹線沿線九個里的新風貌營造已經啟動,里民都很期待嘉義市的新亮點,再現風華。

昨日現場會勘有行政院農委會水利處長張敬昌國策顧回江義雄、市議員傅大偉、嘉南農田水利會代表黃錦文、頂寮里長蔡振盛、芳安里長陳文彬、安業里長連淑雲、芳草里長劉兩丙伍、興仁里長呂文章、安寮里長呂文雄、宣信里長黃建興、道將圳文化學會理事長楊清樑及關心民眾約50人參加。

立委吳育仁表示,道將圳提岸整治美化問題,是3年前經頂寮里長蔡振盛反映,經向水利署爭取,終於獲得核撥2500萬元工程經費施工。經會勘及民眾意見,決定利用水圳停灌停水期間施工;由於每年只有兩個月適合施工,因此決定分三包在2年內完工。

地方人士進一步建議,認為道將圳除了供灌溉、防洪功能水利設施外,還是台灣最具歷史文化價質的水圳,是城市的光榮。地方人士及道將圳文化學會,希望推動這條跨越古諸羅的嘉義縣市藍帶,營造成可永續經營,適合觀光、休閒和運動的步道。吳育仁認為今日會勘施工,就是將道將圳營造成嘉義新亮點,再現道將圳風華的起點,將會全力以赴。

道將圳係將軍圳和道爺圳之合稱;將軍圳於清康熙26年(1687)由施琅始建,後被洪水沖毀,地方士紳出資重修,為感念施琅首建水圳之恩,命名為將軍圳。道爺圳於康熙34年興建,渠道範圍包含原將軍圳系統,兩圳合而為一稱為道將圳。

道將圳幹97公里,水源來自八掌溪,攔水壩設於忠義橋下游約400公尺處,引水口位於攔水壩北側,主幹線流經嘉義市芳草里、芳安里、頂寮里、安寮里、美源里、光路里、福民里、車店裡、湖內里,再流經嘉義縣水上鄉;其間尚有多條支線分布於嘉義縣市,灌溉面積近3000公頃;目前納入嘉南大圳系統。

國策顧問江義雄表示,道將圳整治在他任內曾推動,惜未有具體進展,幸吳育仁接棒才再見曙光;吳育仁勤快專業,屢有建樹,像朴子溪、牛稠溪的整治,都有重要成果。

Posted on 9 月 16, 2015 in 新聞報導, 活動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本文轉載 聯合新聞網2015-9-16報導:『新竹縣文化局:來看水圳、舊建築之美

新竹縣水圳見證了竹北從農村邁入都市,新竹縣文化局提出「水圳見學園區計畫」,借由水圳串連小學、中學、大學形塑環境教育,本月21日接受中央複審評核,水圳旁的竹北泉州厝汾陽堂,20日舉辦竣工典禮暨古蹟日活動,為水圳見學園區計畫加分。

image3635780057797948557

新竹縣竹北六家庄舊稱六張犁,當地東興圳舊稱「六張犁圳」,建於乾隆13年至16年(1748-1751),灌溉370餘甲田,近年來,竹北六家因高鐵特區、縣治二期等新市鎮開發,呈現都市繁榮景象。

縣文化局今天說,六家地區開發過程中,保留了灌溉水圳,為地貌留水景,東興圳沿線保有八處古蹟與歷史建物,十多處伯公、老樹,縣文化局也串聯興隆、東興、六家3所國小、成功、東興2所國中及交大客家學院,結合文化資產及環境教育,形成水圳見學園區。

相關報導:

Posted on 9 月 3, 2015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本文轉載自 自由時報 2015-09-03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

提供關山地區農田用水的關山圳,是靠著關山鎮每戶出壯丁修水圳方式完成,關山鎮農會與關山親水休閒農業區從10月2至10日舉辦系列活動,不僅有為期8天的夜間巡水田體驗導覽,雙十國慶當天則擴大開放500名民眾提著環保燈籠巡水圳及關山鎮主要街坊。


關山鎮民為了遊龍守護關山圳活動,去年精製燈籠遊街。(記者王秀亭攝)

關山鎮民已連續三年在雙十國慶日提著燈籠巡水圳及遊街坊。(記者王秀亭攝)


關山鎮農會休閒旅遊中心組長彭衍芳表示,遊龍守護關山圳活動已連續3年舉辦,去年參加人數將近千人,關山鎮親水休閒農業區為讓民眾深度了解此一傳統,今年在10月10日前規劃導覽體驗,彭衍芳說,縱谷地區長期缺乏夜間及固定的節慶活動,於是推出導覽解說,10月2至9日每天晚上7至9時開放40個名額,將有在地區民帶著親子提燈籠、巡水田、數星星、觀動植物生態及大啖禾邊餐。

10月10日守護關山圳活動帶著民眾巡水圳、遊關山街坊外,還有各個團體表演活動,讓關山鎮的雙十國慶日很熱鬧,預約報名電話:089-811936陳小姐。

Posted on 8 月 31, 2015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漂浪。島嶼–munch Blog」 2014-08-31 發表一篇文章「本見學18–水圳之道」,推薦大家參考。

 

螢幕截圖 2015-08-17 05.37.45

Posted on 8 月 25, 2015 in 活動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新竹中興社區發展協會有鑑於竹北地區近十年來環境劇烈變化,特舉辦「走讀水圳」的活動,帶領關心竹北的民眾,認識在地水圳的故事。

有興趣者可透過網路報名(http://goo.gl/forms/DLa5tDHMR2)。

一、 指導單位:新竹縣政府交通旅遊處
二、 執行單位:竹北市中興社區發展協會
三、 活動日期:2015年8月29日
四、 活動地點:竹北市中興社區集會所(集合地點:竹北市嘉豐南路1段11號)

相關報導:

Posted on 8 月 12, 2015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本文轉載自  自由時報 2015-8-11 記者廖雪茹報導

新竹縣新豐鄉歷史悠久的光復圳,功成身退後被人遺忘,鄉公所爭取客委會金援,將擁有最多特色資源的第八支線,重新調查整理完成約廿四‧八公里長的「萃豐庄,綠圳道」,讓潺潺水圳重現墾拓生活記憶,打造一條鐵馬新路線、最道地的鄉土文化之旅。

新竹縣新豐鄉的光復圳,功成身退後幾已被人遺忘,鄉公所爭取客委會金援,將第八支線打造為「萃豐庄,綠圳道」。(記者廖雪茹攝)

新豐鄉長徐茂淦表示,史載荷蘭自新豐登陸,舊名「紅毛鄉」,但多數古蹟早已毀壞;公所以光復圳第八支線為主題,並以墾拓範圍萃豐庄為名,爭取客委會補助亮點計畫,打造結合人文特色與自行車道的「萃豐庄,綠圳道」。

徐茂淦說,經調查,萃豐地區自墾拓以來即面臨灌溉水源不足的窘境,所以光復圳的開鑿相當重要,經地方仕紳及徐氏家族等各方付出,才有今日的開發成果。

光復圳前身為三七圳,埤圳開鑿始於一七九五年,光復後成立水利組合,之後主幹線並與桃園大圳銜接。

其中,第八支線是光復圳所有支線中灌溉面積最廣、長度最長、且有最多資源的支線,流經和興、青埔、福興、後湖、埔和及坡頭等六村,該計畫一併整理沿線的文化景觀,設置導覽解說牌,包括光復圳的源由與發展、墾拓時期的關鍵人物、主祀神農大帝的百年福龍宮、自大湖口番仔湖遷移到新豐後湖的惜字亭、農會舊穀倉等。

早期圳溝構造簡易,水量少,導致灌溉範圍小,因此放水區域採輪流制;放水時,為防止其他灌區偷水,村民會成立巡水隊,費時二、三天沿水路來回巡視,最遠曾巡到今日的石門水庫及富崗地區,極為辛苦;爾後水利會設置水閘門,改為守水閘門,但每遇旱季村民甚至為爭奪水權大打出手。

徐茂淦說,走一趟光復圳第八支線,從沿線的導覽地圖,可實地了解光復圳的重要性與過去萃豐庄的墾拓生活文化,引發飲水思源之情。

Posted on 7 月 12, 2015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本文轉載自 自由時報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

保留神岡浮圳 台中市府另案拓路

神岡區浮圳因道路拓寬面臨被拆除的命運,引發地方衝突,市長林佳龍上任後暫停拓寬工程,昨並邀相關單位視察表示,市府的政策是保留浮圳,將拓寬堤南路及規劃國道四號神岡系統交流道跨越大甲溪月眉溪西側南向聯絡道路,以兼顧文化保存及民眾的交通需求。

市長林佳龍(中)會勘浮圳,92歲老先生林本源(右)趕來陳情,要求保留浮圳。(記者歐素美攝)

市長林佳龍(中)會勘浮圳,92歲老先生林本源(右)趕來陳情,要求保留浮圳。(記者歐素美攝

神岡區浮圳的五大汴。(記者歐素美攝)

神岡區浮圳的五大汴。(記者歐素美攝)

林佳龍視察 將採拓建堤南路

林佳龍昨視察浮圳沿線文化景觀,文化局文資處長張祐創表示,浮圳屬葫蘆墩圳下埤幹線下游,因圳體高出旁邊稻田數公尺,景觀特殊,沿線還有五大汴、牛屎岐、張玉公廟、浮圳暗渠、圳福宮土地公廟、浮圳水橋等歷史文化資產,文化局正辦理文化資產審議,朝列入文化景觀努力。

目前已徵收的浮圳南側土地,從厚生路到國道四號交流道口全長一.六公里,建設局配合保留浮圳,將規劃為自行車、人行道及綠廊,以提供民眾另一個休閒觀光景點。

交通局長王義川也指出,因應豐洲工業區交通所需,市府將拓建堤南路,方便廠商上國道四號,交通局也規劃「國道四號神岡系統交流道跨越大甲溪月眉溪西側南向聯絡道路」,預計一○七年完工,可同時紓解當地機汽車及二○一八國際花博的交通。

林佳龍市長表示,要兼顧浮圳的保存與當地交通需要創意,其上任後即指示相關單位研議,終於找到兩全其美的方案,肯定建設局等公務員的付出。

九旬翁陳情 開心浮圳留下了

九 十二歲的當地居民林本源,昨特別到場向市長陳情,要求保留浮圳,聽到市長允諾,才展露笑顏。文史工作者黃慶聲表示,浮圳是當地重要灌溉水源,具有兩百八十 三年歷史,因豐洲工業區車輛行駛當地的很少,而且工業區聯外道路也在開闢,圳前路並無拓寬必要,爭取將浮圳列入文化景觀保留。

林市長表示,浮圳是台中第一條水圳,歷史價值無法取代,市府一定會保存浮圳,並營造更好的環境,為歷史文化注入源泉活水。

Posted on 7 月 3, 2015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暑假將至,高雄市觀光局推出系列親子單車遊程,首先開跑的是水圳冰涼玩一夏,有美濃穿水橋體驗、紙傘彩繪及陶藝DIY與獅山大圳採水趣等多樣化體驗樂趣,充分結合運動休閒以及在地的人文體驗活動,帶給民眾不一樣的單車旅遊樂趣。

高雄市觀光局長許傳盛表示,獅山大圳為孕育美濃相當重要的生命之水,本次單車遊程首發團,特別安排「水圳冰涼遊一夏」的消暑行程,讓遊客透過不同玩水遊程、手作活動及景點遊玩深入了解在地文化,特別集結旗美社區與店家共同協助,推動特色活動體驗以及景點故事,讓遊客體驗不同以往的美濃單車輕旅行。

今天的單車水圳遊程,包含龍山橋、十穴分水口以及竹子門發電廠等,行程總公里數為21公里,其中清涼消暑的獅山大圳漂漂樂,乘坐橡膠輪胎漂浮大圳水面上,順水流緩緩往前漂浮,體驗當地人的復古玩水趣;另在穿越美濃水橋時,遊客乘著檳榔葉自水橋穿過的一霎那,只聽見空氣中混雜嘻笑與驚叫聲,清涼簡單卻又刺激,讓遊客留下難忘的美濃行。

相關報導:

Posted on 6 月 16, 2015 in 活動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蘭陽博物館推出「2015宜蘭水圳之旅」精選三條水圳,帶您認識宜蘭的水圳與水鄉開墾的故事。

多雨的氣候,讓宜蘭平原上河川蜿蜒漫流,山腳地帶湧泉處處。先人充分利用這樣的地理環境,開鑿水圳,灌溉農田,將宜蘭打造成充滿綠意的魚米之鄉。水圳穿過田野,繞過聚落,密如平原的微血管,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蘭陽博物館正舉辦「聽水的故事」特展,希望讓更多屬於宜蘭「水的故事」能被聽見,所以特別選擇「水圳」為主題,讓大眾明瞭先人胼手胝足開鑿水圳的辛勞與智慧,水圳與平原居民的密切關係,以及當代水圳所面臨的威脅與困境。

》主辦單位: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參加對象:對宜蘭水圳環境、歷史人文有興趣之民眾
》參加名額:每場次18人
》活動費用:每場次300元整
》活動講師:蘭陽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林正芳老師
》活動內容:

場次一:大湖底的魚米水鄉
時 間:104年6月27日(六) 8:30~12:00
地 點:大湖船仔頭、湧泉、普恩廟、呂氏祖厝、水仙廟、
土地祠、金大安取水口

場次二:蜿蜒山間的祕境水路
時 間:104年7月4日(六) 8:30~12:00
地 點:蘭陽發電廠、大光明圳渠首工、三星祿園段、
腦寮坑段、鼻仔頭橋過河隧道

場次三:宜蘭客家人的開拓路線
時 間:104年7月18日(六) 8:30~12:00
地 點:八寶圳、石聖爺公廟、湧泉池、公埔圳、
游氏家廟、舊冬山橋、定安宮、阿兼城

》活動洽詢:03-9779700 分機202林先生、306何小姐

》詳細活動簡章及報名表請上蘭陽博物館官網瀏覽下載:http://www.lym.gov.tw/

Posted on 6 月 16, 2015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宜蘭縣羅東社區大學規劃四條羅東鎮深度旅行路線,藉由這四條路線,讓民眾認識羅東在地風情,而且探訪舊巷弄。其中「月眉水圳紅瓦厝」路線與水圳有關,是從東光國中舊校門出發,接續是到南門港、月眉圳、羅東水泳場遺跡、石岩廟、紅瓦厝、福蘭社、浮崙仔、應妙壇、樟仔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了解一條灌溉一百多公頃,以人工方式開鑿的圳渠「月眉圳」。

相關報導:

 

«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