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7 月 13, 2016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2016年07月05日 中國時報記者林雅惠 於高雄報導:消暑!水圳不只灌溉 美濃人玩漂漂樂

高雄市美濃區公所利用獅子頭水圳部分水段開發水圳漂漂樂水上活動,以吸引更多觀光人潮。

消暑!水圳不只灌溉 美濃人玩漂漂樂

高雄市美濃區公所擬將漂浮成為常態活動;圖為去年夏天遊客到美濃玩漂浮。 (中國時報 林雅惠攝)

 

Posted on 6 月 6, 2016 in 活動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詳細資訊請參閱:http://www.tscc.org.tw/index.php/news/176-6-15

Posted on 5 月 12, 2016 in 活動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105年度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推動「六家水圳見學園區」,希望透過結合學校、社區、企業、民間團體等,運用水圳渠道串聯文化資源,打造竹北六家地區為體驗客家文化與環境教育的動態場域。因此特別辦理「六家水圳見學園區行動工作坊計畫–水圳地景資源串聯與活化論壇」,邀請各界一起探討如何藉由社區合作與資源串聯,讓更多人體驗當代日常生活與水、土地的關係。

活動日期:2016年4月30日(六)13:00~17:30
活動地點: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集會堂
活動簡章:https://eb1.nc.hcc.edu.tw/edu/data/schpub/38/201604260929221924.pdf

相關報導:

Posted on 3 月 8, 2016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新北市三鶯二橋預定工程位於樹林西圳街二段的工地內,有著清朝時期便存在的古圳「石頭溪圳」,提供周邊5百公頃農田的灌溉用水,石門水庫完工後,水量逐漸減少,但當地為農業保護區,圳道仍完好存在,至今仍有農家取圳水灌溉,圳道上還留有一塊「大正15年改修立碑」及水門,十分珍稀。

樹林西圳街二段有一塊石頭溪圳「大正15年改修立碑」。(Credit:自由時報記者張安蕎攝)

參考民國54年臺灣省水利局編印之「臺灣省各農田水利會灌溉區域圖 」其中的新海農田水利會灌溉區域圖可以了解石頭溪圳是大漢溪上游取水,並分成四條支圳(九芎支圳、桃子脚支圳、東支圳及西支圳),其中樹林西圳街便是沿著石頭溪圳西支圳修築而得名。

螢幕截圖 2016-03-08 11.41.58

Google街景影像中記錄的石頭溪圳西支圳水門

相關報導:

Posted on 3 月 8, 2016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歷史建築竹北六張犁忠孝堂修復及再利用工程」13日開工正式啟動,竹北市六家地區之六張犁聚落六棟古蹟與歷史建築全數活化;竹北都市計畫後仍保留著過去灌溉的東興圳,水圳沿線保留有八處古蹟歷史建築、十多處伯公,老樹及水圳遺構。縣府提出六家水圳見學園區概念,也獲得客委會支持,將串聯興隆、東興、六家三所國小,成功、東興二所國中,及交大客家學院,結合文化資產及環境教育,發展體驗經濟,活化歷史空間,以營造東興圳文化地景。

Posted on 2 月 18, 2016 in 圖資、文獻,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為呈現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的歷史風貌,並保存珍貴圖文史料,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近期特別重新編印《嘉南大圳建設工程簡介: 日本所遺留之水利大遺產》一書。

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建設工程於1930年竣工,供應穩定水源迄今已超過80年。八田與一技師以當時最新工法建造烏山頭水庫,並設計了密布嘉南平原 的圳道。嘉南大圳改變了過往「看天田」的灌溉模式,增進耕作產量,對臺灣農業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為了呈現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的歷史風貌,並保存珍貴圖 文史料,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特別重新編印《嘉南大圳建設工程簡介》一書。

今年高齡93歲的《嘉南大圳建設工程簡介》作者吳明韞先生,當年任職於嘉南農田水利會期間即潛心關注大圳建設時期的照片、工程圖樣,並多次訪問日本,將相 關資料集結成冊後撰稿解說,於1998年付印出版。吳明韞先生用心觀察臺灣產業沿革,在書中敘述臺灣農業灌溉與生產模式的變遷,並記錄農民耕作與生活樣 貌。此外,嘉南大圳建設過程所發生的一些故事,也在他的筆下獲得保留。因此從這本書中,不僅能理解水利工程建構之難度,還可以看到臺灣的歷史。吳明韞先生 對臺灣水利事業懷有很深的期許與看重,透過此次重新編印亦延續了這份對臺灣的熱情。

昭和4(1929)年2月烏山頭貯水池餘水吐并送水工事起工式紀念

相關報導:

Posted on 1 月 24, 2016 in 圖資、文獻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 書名:水利秩序之形成與挑戰-以後村圳灌溉區為中心之考察(1763-1970)
  • 作者:李進億
  • 出版社:國史館
  •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01日
  • ISBN:789860466942
  • 內容簡介:探討後村圳從清治至日治時期的歷史變遷,及其與國家、環境及相關人群所共構的水利秩序之互動歷程,試圖釐清水利秩序的形成及其面臨的挑戰,對於一地水利發展的具體影響。
Posted on 12 月 28, 2015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本文摘錄自桃園市政府新聞稿:《永昌埤揭牌 鄭市長:保留埤塘水圳生態,優質化步道景觀,將南興社區營造成農村再生典範

保留埤塘水圳生態,優質化步道景觀

大溪南興社區是農村重生再造的旗艦社區,永昌埤塘公園的面積有4公頃,與永昌宮的廟埕廣場整合,分為大埤塘、小埤塘及廟埕廣場區。其中,環湖路面更新是南興國小學童上學的安全通道,環湖木淺道及景觀改善讓環境更舒適,適當的保留了原有的樹種,也保留了美好的田庄生活。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26)日出席大溪區永昌埤揭牌記者會時表示,永昌埤塘公園的面積有4公頃,工程經費2,134萬元,種植大片樹木,不僅保留生態,改善步道景觀,也提供學童安全的通道,將南興社區營造為農村再生的典範。

螢幕截圖 2015-12-28 22.09.14

Posted on 12 月 20, 2015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本文轉載 聯合報 2015-12-20報導:『新城圳大改造 「引龍入村」浣衣樂

宜蘭縣員山鄉同樂村百年水圳「新城圳」大改造,昨天舉辦「引龍入村」揭牌儀式。 記者廖雅欣/攝影

宜蘭縣員山鄉同樂村針對「新城圳」進行環境大改造,水圳搭設洗衣棚,清除雜草,美化環境,昨天舉辦「引龍入村」揭牌慶祝儀式,對水圳回復乾淨的樣貌,當地婦女都很開心,紛紛帶著衣服到水圳旁洗衣聊天。

「新城圳」在西元1932年由日本人興建,當時是金同春圳的取水頭,水源取自阿蘭城社區湧泉,這條水圳和當地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民眾都聚在這裡洗衣、洗菜和聊天。原本施設的洗衣亭因年久失修,破舊不堪,附近雜草叢生。

水土保持局補助同樂村把日治時代的百年水圳環境大改造,鄉長江永和說,他希望各村都能透過社造力量,以水源為主題,營造水的故鄉環境。

91歲老太太黃李阿雲在此洗了70多年的衣服。 記者廖雅欣/攝影

同樂村民開心舉辦啟用儀式,由鄉長江永和和耆老一起「引龍入村」共同慶祝,同樂村長張正昌說,所謂的龍代表的就是水,因此水圳以「引龍入村」為名。

經過改造後的新城圳,有150公尺長,91歲婦人黃李阿雲說,她從20歲嫁到同樂,就在水圳洗衣服洗到現在,已經70多年,在水圳洗衣聊天,已是當地婦女最習慣的生活模式。

相關報導:

Posted on 11 月 23, 2015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本文轉載 自由時報 2015-11-20報導:『台南大學附小學童水圳溯源 認識文化遺產

台南大學附小學師生,今日上午走訪嘉南大圳水路,透過溯源活動認識台灣重要文化遺產。

台南大學附小彩虹斑馬河巡隊指導老師張景傑和陳怡均,設計以「烏山頭水庫暨嘉南大圳水利系統」為主題的戶外教育課程,102位親師生今日走訪位於六甲區的嘉南大圳導水路、南北幹線分歧站及渡子頭溪渡槽,下午到烏山頭水庫參觀自來水廠、水力發電廠和水庫園區。

張景傑表示,烏山頭水庫暨嘉南大圳水利系統,在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領導下,歷經10年完工,至今已有85年歷史,是台南重要的水利設施,2010年國人票選「台灣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冠軍。

張立農、譚永祥、黃方宜等學生說,親眼看見渡子頭溪渡槽,上面是人車行走的道路,下方是水道,兼顧運輸和輸水功能的橋樑,一舉兩得。烏山頭水庫和嘉南大圳水利灌溉系統,讓嘉南平原看天田變成台灣穀倉,佩服八田與一的決心,也想效法其精神。

«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