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12 月 8, 2011 in 活動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12月,彰化平原的微風,不減熱情地邀約都會區的朋友,

到”圳寮”這平實的村庄做客。

我們將以自行車代步,

悠閒地走訪鄉土詩人吳晟老師夢想中的平地森林,

隨著濁水溪文化藝術祭隊伍,遇見農村珍藏的冬季熱情;

並隨著笑容靦腆的社區媽媽們,

尋訪每天餐桌食材的源頭,

行囊中裝著來自土地的賜與以及滿滿的難忘回憶~~!

 

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 圳寮社區發展協會
合辦單位/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
贊助單位/ 國泰慈善基金會、台英公司(Keen)、大鄴紙業

農人的在地信仰-中秋之後,豎立在田邊的”土地公拐”,祈求土地公巡田特別看顧。

活動事項
活動日期/ 2011年12月10日(六)~11日(日),2天1夜
活動對象/ 對農村文化與守護水圳,相關產業有興趣之人士。
活動人數/ 20名,以報名後繳費為先後順序,額滿為止。
報名日期/ 即日起至2011年12月5日(額滿截止)
活動費用/ 每人新台幣1,700元
交通方式/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到達社區,社區當地以步行、騎單車為主。
活動地點/ 彰化縣溪州鄉、圳寮村
報名方式/ 線上報名

報名成功後將於兩個工作天內電話通知,確認參加活動。請於三日內繳交報名費,並傳真、郵寄匯款記錄單據。
(報名後三日內,未繳費視同放棄,須重啟報名)
聯絡電話/總幹事 陳似梅女士  0910-570321,楊小姐0960-065144
繳費方式/ 郵局匯款
戶名 彰化縣溪州鄉圳寮社區發展協會
帳號 0081376 0388788

資料來源:http://www.tmitrail.org.tw/treebelt/?p=539

Posted on 11 月 15, 2011 in 圖資、文獻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作者:陳正美
出版社: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0270112
裝訂:平裝
規格:523頁 / 29.7*21cm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為了彰顯「烏山頭水庫暨嘉南大圳水利系統」的價值及其重要性,本府特別商請「烏山頭水庫通」的陳正美執行長,整理其有關此一議題的相關大作,總計22篇付梓成書,將「烏山頭水庫暨嘉南大圳水利系統」的創設、發展與變遷,做系統性的陳述,搭配珍貴的圖照,完整呈現這項人類偉大水利建設的種種歷程。

本書獲得第四屆國家出版獎評審特別獎項

Posted on 11 月 7, 2011 in 活動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說明:水圳是過去農業時代先民擺脫看天吃飯、穩定生產的重要水利建設,透過創新的文化定位及結合觀光與產業的行銷,水圳可比進一步成為一個行銷地方的重要故事來源。
  想進一步認識台灣第一長河~濁水溪流域一年一度的八堡圳跑水節(紀念先民的水利建設)及單車走訪東螺溪(舊濁水溪)的水利及農業地景?邀請大家,共同驅車(大巴)南下彰化,親臨現場,藉此機會來趟感恩與走讀之旅,機會難得請大家把握時機儘早報名!

活動時間:2011年11月12日(六) 6:40-20:50
集合地點: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前中山南路門口
參與名額:30人(名額有限請早報名繳費(事前預繳1,000元/當天不到將扣除訂桌風味餐/車資/保險等必要支出後退還剩下費用)

 

彰化二水八堡圳跑水節暨田尾東螺溪單車行 簡章

事前活動聯絡人:陳建志 0917-279100  / robinchen6075@gmail.com
當天報到:邱美娜班代0919-932-182

活動費用:預估含交通/午餐(柚香柚甜風味)/租單車及投保資與在地
導覽解說/菁芳園入園門票等合計每人約收1,000元。(採多退少補)
註:需投保旅行平安險,請參加者提供個人姓名/出生年月日及身份證字號/聯絡電話並請註明午餐葷或素。

~活動行程表:
日期 時 段 地點或參訪單位 行程內容
11/12(六) 06:40-7:00am 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前 中山南路門口 集合報到
 07:00-10:30am 台北源泉國小附近 南下移動(彰化縣二水鄉員集路二段316號)
 10:30-11:00am 二水源泉國小林先生廟 步行移動及參加慶典
 10:40-12:00am 二水跑水節慶典 下水走圳與陸上導覽(二選一)
 12:00-13:30pm 源泉國小附近 午餐及自由活動時間
 13:30-14:10am 源泉國小田尾松錳租車中心  行車移動(沿途走彰化152縣道經溪州莿仔埤圳台一省道)(214K停車場)
 14:10-16:50pm 松錳租車中心公路花園菁芳園東螺溪松錳租車中心 田尾鄉民族路一段107號出發走訪公路花園及東螺溪舊濁水溪)的水利及農業地景)
 16:50~17:00  還車 
 17:00~20:50 賦歸(回到中正紀念堂) 途中在國道休息站簡單用餐

PS:如果有想留下參加隔天11/13(日)我在雲林斗六舉辦雲林水利及水圳資產走讀
工作坊(一天),活動內容有室內介紹、研討及戶外走訪古坑/林內/莿桐等處水圳環境的夥伴,則請在田尾還完單車,改搭雲林來的大巴前往斗六過夜,晚上可以走訪斗六老街及市區等景點,想參加者請自行負擔11.12住宿費及隔天一早前往雲科大的交通,家有小摺也推薦可以帶車袋及小摺到斗六閒逛!)
進一步相關活動可再跟陳建志老師洽詢~
陳建志 0917-279100  / robinchen6075@gmail.com

Posted on 10 月 13, 2011 in 活動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就沒有農業。沒有農業,我們就沒有糧食;沒有農業,農村就不復存在,農人應該如何依存?

莿仔埤圳,引肥沃的「濁水」,灌溉彰化南部廣袤良田,百年來,涵養出優質的濁水米、芭樂、番茄、小黃瓜、馬拉巴栗等豐富農產,孕育知名的稻米之鄉,台灣西部平原大糧倉,發展出蓬勃的農鄉文化。然而,十年前六輕奪取了這裡的濁水,讓農民的灌溉用水必須來四天、停六天;最近,中科四期又將再次搶水,農民即將面對缺水可用的窘境,良田荒廢、生計受到威脅… 10/15邀請您跟吳晟、小野、楊翠、向陽、凌性傑、心岱、吳音寧…等知名作家到富饒的彰化農鄉一遊,走訪百年水圳莿仔埤圳,體驗豐美的農鄉自然人文,守護百年水圳、守護養育我們的台灣糧倉。 費用:免費(包含午餐晚餐、交通、保險) 名額:15名(以”願意在參與之後以文字、照片…,將所見所聞傳播出去者”優先) 聯絡人:反中科搶水自救會 陳同學 0916199122 jc20429@gmail.com 中科搶水參考文章:吳晟《大圳悲嘆》http://hsichou.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08.html 中科搶水 十大問題http://hsichou.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18.html 活動流程: 7:20台大羅斯福路大門集合-前往溪洲農鄉 10:30-11:30百年水圳巡禮‧護水儀式 11:30-12:30午餐 12:30-14:00吳晟手植樹園茶敘 14:00-14:30引水工程預定地參訪 14:30-15:30參訪產地與農友閒聊 15:30-16:00搭車前往二林農鄉 16:00-17:00失水的根源:參訪中科四期預定地 17:00-20:00賦歸‧農特產伴手禮 報名截止日期:10/13(四)晚上12點止

資料來源: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viewform?formkey=dDh3RzVwcHRsbkxleHJCbmxjMXpwcUE6MQ

Posted on 9 月 26, 2011 in 新聞報導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by 陳寧 September 24,2011 閱讀人次: 121 0 篇留言 濁水溪,被稱為「母親之河」,是台灣最長的河流。 它灌溉了溪州鄉與彰化南部廣袤良田的百年大圳— 莿仔埤圳,百年來,涵養出優質的濁水米、馬拉巴栗、芭樂、番茄、小黃瓜等豐富的農產,但是「濁水溪,出代誌ㄚ」。由於工業用水的調度,在長期用水來源毫無著落的狀況下,莿仔埤圳的水,面臨遭工業搶奪的危機。 八月,在這條百年埤圳的源頭、濁水溪的堤防上舉行「全島護水大會師」,堅定的宣誓了守護水圳與農鄉的決心,這場水仗,也喚醒大家正視農業用水長期面臨的問題。

 攝影/ 陳寧 溪州,之所以喚作這個名字,因為她原是濁水溪的沙洲,慢慢沖積形成的平原。 像母親一般,濁水溪賜給這位於溪畔的農鄉肥沃的土地。一百年前,清代的先民,從溪州鄉大庄村引水,設置了第一條官設埤圳─莿仔埤圳,不僅逐漸消減水患之苦,圳水更不只灌溉了溪州,也滋潤了二林、埤頭、竹塘、芳苑等地的農作物。 除了具有盛名的濁水米,溪州也出產芭樂、各式蔬果花卉,以及俗稱「發財樹」的馬拉巴栗苗木,是南彰化重要農業重鎮。

但,農鄉並不平靜。 隨著工業的擴張,開發的腳步,慢慢從都市來到農鄉的四周,為了捍衛土地和水源,農人一次又一次,站上街頭吶喊。 需索無度 工業搶農水 8月7日,烈日高照的酷暑天氣,位於溪州鄉大庄村的莿仔埤圳水源頭,掛起了寫著「護水」大字的巨幅布條。將近千名在地鄉親,以及前來聲援的青年學子與民眾,滿滿的圍在水源頭旁,一同宣示護水決心。

早在2002年,集集攔河堰完工後,濁水溪的大量溪水,以每日3、40萬噸的速度,供給麥寮六輕工業區使用,莿仔埤圳也因而開始實施「供四停六」─水圳每十天只有四天供水。 這並不是最壞的情況。在中科四期開發案中,莿仔埤圳竟被規劃為「中期供水來源」,在農民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僅憑著環說書中一張簡易的管線圖,農水就這樣被水利會逕自賣給中科四期,預計每日「調撥」6.65萬噸,至民國104年為止。

 

但隨著國光石化停建,原本的「長期用水」來源,也就是大度攔河堰,跟著胎死腹中。在長期用水來源毫無著落的狀況下,莿仔埤圳的水,面臨遭工業搶奪的危機。 溪州的老農說,「水稻水稻,有水才有稻,有稻才有糧食,有糧食才有性命!」自從供四停六實施後,如果是種植蔬菜、水果等相對水稻來說,較為耐旱的作物,還算撐得下去,但水稻每三、四天就需要灌新的水進去水田,否則將會枯黃,農民只好自費請人鑿井取地下水,並非如彰化縣水利會所言,因為「懶得在半夜顧水」,才抽地下水來用。 祭拜天地 堅定護水心 水源頭架起了香案,農民用濁水溪水所灌溉出的作物,祭拜天地,並由反中科搶水自救會會長謝寶元朗誦祈福文。 「咱要守護水,讓她流遍島嶼每一方土地,從天到地,從山到海。咱要讓子子孫孫、世世代代聽得到水流入圳、入田的聲音。咱反對任何人搶走水源,或者賣掉水權。咱要保護莿仔埤圳,不願中科搶水、水利會賣水…」 這篇由台北大學教授廖本全所撰寫的祈福文,字字鏗鏘有力,透過寶元叔誠懇而草根的嗓音朗讀出來,打動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

 而在護水行動的前兩天,彰化農田水利會才在二林鎮舉行了一場說明會,會場上,只見支持工程的地方民代一字排開,訴說著工程與開發的願景,會場外則掛滿「搶水,就是把63%流到海中的水搶回來」等標語,反對引水工程的群眾卻被擋在場外,甚至被要求,如果要進場,就不得攜帶任何布條標語。 自從莿仔埤圳沿線居民組成自救會,開始抗議引水工程的實施後,水利會也隨後在地方上舉行了好幾場像這樣,不僅在程序上不知該如何定義,實際上也無法達成溝通效益的說明會。水,已經不只是單純的水。水,同時也糾結著地方勢力與派系…

 也正因如此,能在今日的護水圳行動中,以實際行動出面表達心聲的鄉親,更顯得可貴。眾人一齊在寫個三個「水」字的布條上,蓋滿指印,農民堅定保衛鄉土的意念,讓從全台前來聲援的青年學子,堅定了守護水圳與農鄉的決心。 這場水仗,才正要開打。

資料來源:http://www.newsmarket.com.tw/Article_Single.aspx?ID=267

Posted on 9 月 23, 2011 in 新聞報導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 2011-09-20 中國時報  侯俐安/花蓮報導】

      ▲舒米.如妮帶領族人修復水圳,復耕10公頃石梯坪水梯田。(侯俐安攝)
         花蓮豐濱鄉港口部落的石梯坪,卅年前曾遍布一層層梯田,造就台灣罕見的海邊稻浪景致,這一切都歸功於蜿蜒在森林中的水圳,提供了源源不絕的供水灌溉。不過這條水圳在民國六十八年停止供水而坍塌,而阿美族的舒米.如妮四年來領族人以古法挖掘水源引道,如今終於讓陸化的梯田等到水源。

     花東台十一線兩側目前民宿、賣地招牌與雜草遍布,卅年前曾遍布水稻。舒米說,民國六十八年鄉長為競選承諾,以休耕政策鼓勵族人離鄉工作,並脫離水利會,因此水圳停了卅年,田斷了水路,廢耕至今,「族人已有卅年沒耕作。」

     四年前為尋水源,舒米四處奔走卻碰壁。剛好林務局水梯田復育計畫剛起步,與舒米接上線,雙方決定說服當地六十八戶居民復育土地,以無毒農藥耕作,前提是水要先進來。

     透過林務局補助花蓮縣政府七百萬經費,六十八位族人自磯崎漁港上游的水源地,從砍樹、拔草開始,人工挖掘一條四公里長的溝圳,拿石頭當鋤頭,一段段接上水管,以古法用木板製成水路,三個月完工。

     「看到水流下來那一刻,大家都哭了。」舒米說,老人們想起過去曾以水草代替浴球刷去身上泥巴的回憶,邊唱歌邊哭。

     舒米的兒子王亞梵也在四年前回到部落擔任導演,拍攝紀錄片《海稻的願望》,記錄了這項工程,也見證這個港口部落的變遷。

     最近第一批「海稻七號」收割,未來還將種植代表原住民的輪繖草及大葉田香。舒米說,「我願意花上一輩子,以行動證明土地的美好,讓子孫返鄉務農時,記得家在哪裡。」

 

資料來源: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1092000490.html

 

Posted on 6 月 7, 2011 in 活動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我們ㄟ水圳     生命的源頭 
水圳濕地之美與生態旅遊的願景  講座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執行單位:五溝土磚屋傳統聚落保存協會
協辦單位: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美濃農村田野學會
講師:邱郁文 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助理教授
日期:2011年6月7日〈二〉  
時間:15:30 – 18:30
地點:五溝社區活動中心
報名方式:網路報名寄至 prettywoogo@gmail.com
     現場報名請至 萬巒鄉五溝村西盛路59號(守護五溝工作站)
     傳真報名 FAX:08-7830475
聯絡人:宋沛宸(08-7830475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08-7830475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0913139008) 朱玉璽 0920509124
*本研習為五溝土磚屋協會與守護五溝工作站共同舉辦的活動,除開放五溝村民參與外,另開放30個名額給外地朋友參加,報名錄取以先完成報名手續並電話確認是否還有名額為主。

 

資料來源:www.ptta.org.tw/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165

Posted on 6 月 7, 2011 in 新聞報導 by 張齡方No Comments »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沿著海岸山脈河階高低起伏的地形,先民在富里鄉豐南村開闢出一畦畦水田,形成小面積而多層次的梯田景觀、引鱉溪溪水灌溉,呈現人類和自然互動演化的關係,花蓮縣文化局將在社區舉辦至少四場的說明會,希望今年底能爭取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列入「文化景觀」。

海岸山脈特殊景觀

富里鄉豐南村位於台二十三線富東公路(花蓮富里—台東東河)的必經入口,發源自海岸山脈的「鱉溪」滋養了這座小村,鱉溪早年以鱉族群數量多而聞名,因為海岸山脈地形抬升、加上溪流的下切作用,在溪流兩邊形成幾個台地,鱉溪從海岸山脈匯合數條支流,切穿海岸山脈流入花東縱谷,在富里匯入秀姑巒溪主流。

引鱉溪水灌溉

美麗的豐南村梯田位於富東公路上,進入豐南村後先經過「小天祥」,就可見特殊的梯田景觀,早在清代就有先民來此開墾,沿著陡峭的山壁,依地形高差築水圳,把鱉溪溪水引入,古老的水利技巧至今仍在使用,目前還有好幾戶農民栽種有機農業,也是富里鄉農會「銀川米」產銷班契作戶。

雖然不少當年石砌水圳變成水泥溝,仍有少數的水圳保持古早樣貌,例如「石厝溝」(見左圖,記者花孟璟攝)就是古早味水圳典型代表,深具文化資產的價值。東華大學教授李光中進行豐南村水圳與梯田文化調查,為「文化景觀」的登錄進行先期作業。

豐南梯田沿著山坡開闢,景色特殊。(記者花孟璟翻攝)

豐南社區居民引鱉溪溪水蓋灌溉水圳,圖為保存清朝水圳形式最完整的「石厝溝」,以地刑的高低差將溪水引入水圳、流入田地。(記者花孟璟翻攝)

資料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y/19/today-north17.htm

Posted on 2 月 14, 2011 in 圖資、文獻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編號 圖名 圖幅數 比例尺 出版日期
J00 嘉南大圳平面圖 1 二十萬分之一 昭和8年(1933)10月
J01 嘉南農田水利會灌溉區域平面圖 1 十萬分之一 民國84年7月
J02 嘉南農田水利會灌溉區域平面圖 1 十萬分之一 民國67年8月
J03 嘉南農田水利會灌溉地給水區分圖:台南 1 四萬分之一 民國65年1月
J04 嘉南農田水利會灌溉地給水區分圖:白河 1 四萬分之一 民國65年1月
J05 嘉南農田水利會灌溉地給水區分圖:朴子 1 四萬分之一
J06 嘉南農田水利會灌溉地給水區分圖:佳里 1 四萬分之一 民國65年1月
J07 嘉南農田水利會灌溉地給水區分圖:麻豆 1 四萬分之一 民國65年1月
J08 嘉南農田水利會灌溉地給水區分圖:新化 1 四萬分之一 民國65年1月
J09 嘉南農田水利會灌溉地給水區分圖:新營 1 四萬分之一 民國65年1月
J10 嘉南農田水利會灌溉地給水區分圖:嘉義(其一) 1 四萬分之一 民國66年10月
J11 嘉南農田水利會灌溉地給水區分圖:嘉義(其二) 1 四萬分之一 民國66年10月
J12 嘉南大圳平面圖 1 二十萬分之一 不詳(公共埤圳嘉南大圳組合期間)
J13 嘉南大圳水利委員會灌溉區域圖 1 二十萬分之一 民國48年

地圖繪製與提供:臺灣省嘉南農田水利會

Posted on 1 月 27, 2011 in 新聞報導 by 廖泫銘No Comments »

文章引用來源:大愛電視台

提到台灣早期水利設施,有句話說:南曹公、北瑠公,指的是南有曹公圳,北有瑠公圳。清朝時期由郭錫瑠集眾開闢的瑠公圳,是台北盆地灌溉的重要水源。今天「尋水圳 話桑田 」專題報導,透過今昔對比,從不同角度,帶您從工事經驗傳承,看沒有機械工具的年代,瑠公圳的智慧與技術。在水資源的開發維護中,體認愛水惜水,恆久不變的思維。
    從西元1740年郭錫瑠集眾動工開鑿水圳開始,瑠公圳到今天已經有271年的歷史。現在所說的瑠公圳水利系統是集結了大坪林圳、瑠公圳、霧裡薛圳以及日治時期台北盆地大大小小十二個埤塘的總稱。台北盆地密布的溝渠埤塘,正是瑠公圳水利系統基本的水路結構。隨著灌溉需求消失,水塘風光已看不到,但這一條條的圳埤水脈,曾經潤澤了乾涸的土地,也滋養了先民的心靈。
    距今兩百多年以前,台北盆地逐漸開發。對當時渡海來台的先民而言,台北盆地密布的溝渠埤塘,便是他們安家開墾所依賴的源頭活水。見證台北開發史的瑠公圳,大部分也沿著這些自然溝渠埤塘建置。
    瑠公農田水利會 林濟民 總幹事:「漢人他因為水稻文化,所以漢人來台北,因為開墾的時候,就是從比較靠近水,基隆河、淡水河河邊開始。因為台北盆地這個本來就比較低窪,兩條水系都有一些商業用途,有一些商船要通過,所以最多只能用那個水車,人力的水車。但是那個能夠灌溉引水的範圍也不大。瑠公這個人就是為了水,找水所以找到新店。」
    清乾隆年間,西元1740年,郭錫瑠父子為灌溉興雅庄也就是今天台北松山一帶農田,找到新店溪上游水源著手開圳,期間大坪林五庄接手開鑿,由青潭到景美溪南岸的圳道稱大坪林圳,和郭氏父子打造碧潭到台北市的圳路,同屬瑠公圳水利系統。但今天我們所說的瑠公圳水利系統,則是日治時期又整合了霧裡薛圳,及當時大大小小共十二個埤塘的總稱。
    霧裡薛就是景美溪,清雍正年間即建造的霧裡薛圳是台北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統。老舊地圖上我們仍可以找到當年台北盆地水鄉澤國的記憶。
    自然步道協會 蔡燕珠 老師:「先民他很聰明,他就會在山凹的地方,他會利用天然的地形做水陂。郭錫瑠先生他來這個興雅庄這裡開墾,事實上他是引這個柴頭埤的水。但是因為這個柴頭埤的水量不穩,然後慢慢得又比較小,所以他才會想要再開發比較大的水源。現在的瑠公國中,事實上他就是中陂,然後把他填平。松山商職這裡就是永春陂。這裡是蝴蝶陂,這個蝴蝶陂他算是比較小,就是在那個以前那個市立療養院附近。」
    最早的「陂」字,今天多已被「埤」所取代。陂與埤指的是灌溉用的蓄水池或水塘。昔日的埤塘隨著灌溉需求的消失,波光嵐影已看不到。但這一條條的圳埤水脈,曾經潤澤了乾涸的土地,滋養了先民的心靈。
    瑠公農田水利會 林濟民 總幹事:「瑠公圳當然它開圳最主要是在灌溉作用,但是它對台北最主要的影響應該它提供了台北市的民生用水。甚至於到民國四十年左右,有一部分的人還是在用瑠公圳的水當做民生用水。因為瑠公圳開圳以後,整個台北市用水非常方便。所以整個台北市人口一直增加,當然這就是早期台北市人口越來越多一大原因。」
    水到渠成讓人有了落腳安居的地方,瑠公圳埤塘與圳道相交錯,使潺潺流水以灌溉、飲用、洗滌等多樣型式,豐富了先民的生活,也為台北創造出不同的人文風情和城市面貌。

«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