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歷史地理資訊系統工作坊(Historical GIS Workshop)」活動紀要

環境的時空履跡 歷史GIS促進跨領域研究

        隨著地理資訊科學(GIS)的發展,逐漸拓展跨領域研究視野,尤其在歷史GIS的研究應用上,透過整合文獻史料、田野調查,及持續建置的地理資訊數位典藏與各類研究資料庫,持續強化其主題研究範疇,近年來並導入相關數位人文方法,增進了多元化資料組織與分析研究取向。本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今(2023)年8月9日以「環境的時空履跡」為主題舉辦一場歷史GIS工作坊,著眼於環境的時空變遷研究課題,針對環境治理與變遷主題研究,相關歷史地圖與文獻資料庫建置及其應用研究,以及PPGIS調查與數位人文之多元化方法之整合研究應用,邀請相關專家學者介紹其研究成果。

        本次工作坊特別邀請東亞環境史研究領域重要學者劉翠溶院士發表專題演講。劉院士分享其結合GIS分析及製圖技術,從環境史視角所進行清代新疆屯田研究成果,鼓勵年輕學者運用新科技與方法,來從史料中挖掘與環境變遷相關研究議題。活動接續分別從三個面向,包括:「環境治理與變遷」、「環境歷史地圖與文獻資料」及「PPGIS調查與數位人文方法」,由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報告,與會者來自各大專院校、社區大學及文史研究愛好者,共計80餘人,從理論方法、數位資料庫及田野工作等多方面進行深入交流。

        「環境治理與變遷」議程在於展現運用歷史GIS方法進行主題研究的經驗模式。本院臺灣史研究所顧雅文副研究員的「與曾文溪的百年對話」,取其《尋溯:與曾文溪的百年對話》專書之部分內容進行發表,說明其如何運用GIS整合歷史圖文資料,透過跨領域綜觀視角,輔助比對與論證新見解,來探討曾文溪的河道變遷,及統治者與地方居民的回應;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張素玢教授的「日治時期濁水溪下游的開荒拓墾」,論述日治時期濁水溪下游北岸經治理後,受殖民政府糖業獎勵政策運作而出現開墾熱潮,使得區域農業拓墾方式有別;此運用GIS視覺化分析歷史農業環境、土地利用變化,以及製糖原料採取區的分布,呈現空間發展上的差異;臺東大學林靖修副教授以「公共人類學應用與拉庫拉庫溪布農族歷史地理資訊研究」為題,說明其自2020年開始,應用GIS整合歷史檔案和口述歷史資料,並進行傳統領域與地名調查,以繪製家族遷徙與婚姻地圖的歷程,藉此來追溯拉庫拉庫溪布農族自日治時期以來的親屬系譜與社會關係的脈絡;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白璧玲博士的「近代黃河下游的治理與洪水環境」,運用本院豐富的歷史地圖數位典藏資料,針對明清以來黃河下游氾濫地區進行GIS時空分析,呈現河患特性與官民因應策略,論述其景觀形塑,及至20世紀戰亂時期此區再現的洪災事例,說明了洪水環境可能帶來的重大影響。

        「環境歷史地圖與文獻資料」議程為歷史環境資料庫建置與相關應用研究介紹。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廖泫銘研究副技師的「地理資訊數位典藏與地圖人工智慧發展」,回顧本院研究團隊過去二十餘年的地理資訊(地圖及航空照片)數位典藏及加值成果,強調這些成果對於輔助歷史地理及環境史相關研究的重要性,而未來永續發展則需要結合更多元的視覺化技術,並運用AI模型技術來快速地生成大量歷史地理數據,此地圖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前景及後續應用潛力可期;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談珮華教授的「日治時期氣象文史資料庫之建置與案例研究」,介紹其主持建置中的「日治時期氣象文史資料庫」,乃將史料文獻資料庫如官方檔案及報紙資料等,有關颱風、豪雨、乾旱、寒害及龍捲風等氣象災害紀錄,進行整理建檔,期讓相關專家學者能有效率地搜尋臺灣氣象文獻史料,以持續投入氣象災害研究及防災應用;農業工程研究中心張齡方副研究員的「歷史圖資在水圳文化景觀及古圳活化之應用」,介紹古圳作為文化景觀的復育現況,強調透過GIS整合各項歷史圖資對於追溯以往埤塘水圳的重要性,不僅能夠呈現區域變遷特性,也有利於推動陂圳文化景觀的認證與活化。

        「PPGIS調查與數位人文方法」議程關注多元化方法之整合及研究應用。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李宗信教授的「日治時期後龍地區平埔族的社會變遷」,主要藉由戶口舊簿建置後龍平埔族的人口資料庫,尤其關注遷徙和通婚的紀錄,再透過社會網絡分析 (SNA) 與GIS之整合,以觀察地區內不同時期家戶間網絡關係、空間遷移特性,說明在經歷日本殖民統治後,原本擁有較為強韌家戶網絡的後龍地區平埔族群,逐漸出現瓦解的現象;本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鍾明光博士「以PPGIS協助歷史航照對位及土地利用判釋」,說明研究團隊利用公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 (PPGIS) 導入居民的地方知識的方式,於陳有蘭溪流域進行田野調查,來建構小尺度參考控制點,從而發展一套歷史航照空間定位方法;進而以此歷史航照作為基礎底圖,建置多時期3D地形圖、土地利用圖,探討流域內產業變遷及環境治理課題;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李玉亭專案經理的「找路:尋找社區出路–石碇光明社區古徑及自然文史踏查」,介紹研究團隊透過GIS工具與地圖文史素材、田野訪談等方法,在2016-2017年間,與光明社區在地居民一起踏尋整修古徑的歷程;多向延伸的保甲路,不僅是貨物商品流通的動脈,也是人文和自然間的鏈結,居民在尋找重現保甲路、標繪爬梳社區歷史文化時,也共同集思著社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