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研院 ∥ 人社中心 ∥ 繁體中文 ∥ English
我們知道數值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 DTM)可再細分為 DSM 與 DEM 兩種形式:
簡單來說,DSM 表示「看到的地表」,DEM 則是「還原的地形」。然而,實際運用「內政部2024年版開放之20公尺網格DEM資料」,在GIS軟體內自動產生出來的等高線,往往看起來很「不自然」?
在等高線上表現成「斷裂、鋸齒、莫名的閉合圈」,甚至直接勾出一整張路網/排水網的形狀。
會發生上述問題主要原因在於,DEM資料雖然已去除建物/樹木的高程資訊,但仍殘留人工構造(堤防、道路、橋樑、排水溝…)的高程資訊,當使用者在平坦地區,要取較為細緻的等高線間距(例如1~2公尺)時,計算出來的往往是造成地形落差的人工構造線而非自然地形等高線。如果我們將原始DEM資料進行色彩強化,就可以觀察到許多突出地表的人工構造物,讓地形起伏呈現不連續狀態。近年來內政部的DEM資料都是改用光達技術來測製,因為都是透過自動化過濾器來處理,殘留道路鋪面、邊坡等人工幾何痕跡,這樣的問題更凸顯出來。
為了避免上述問題,以下有幾個DEM資料前處理建議:
r.neighbors
),以 3×3 或 5×5 核大小「抹平」人工構造線。最後要順道一提,前面提到未經抹平人工構造物後的DEM資料產生等高線雜訊,其實也有其他用處,例如:快速找出路網或排水網,或者自動偵測出水體(湖泊/河道)的邊緣線,在其他應用情境下反而是有用的資訊。
相關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