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新增圖層

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系統新增「臺北市街洪水浸水圖(1913)」,地圖比例尺為1/10,000。該地圖是臺灣總督府淡水河洪水調查附圖第11號,紀錄明治44年(1911)9月1日及大正元年(1912)8月29日兩次強颱造成當時臺北市街大淹水的災情;底圖是選用土木部測繪的「臺北市區改正圖(1910)」,用紅色線條添繪等高線,並選擇18處(牆面或屋柱)來測量記錄兩次淹水高度。透過圖面觀察,可以瞭解在淡水河沿岸(大稻埕、艋舺)淹水高度高達5~8米,臺北城內(特別是北門附近)淹水高度也達3~5米。

為了解決淡水河右岸的臺北市區免受遭氾濫河水入侵,臺灣總督府啟動許多治水事業,其中艋舺至大稻埕段河堤護岸工程於1913年動工,1916年完工,以鋼筋混凝土的現代化工法建造。

參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