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研院 ∥ 人社中心 ∥ 繁體中文 ∥ English
撰文/許哲明 (軍備局生製中心第401廠測繪榮譽顧問、中華民國地圖學會監事)
一、前言
「探析地圖上二戰末期日軍飛行場在臺灣建置之軌跡」一文總結出日軍於終戰前後在臺灣建置至少有77座飛行場,其中有部分機場於當年後續之建設及發展上在廣惠專案歷史圖資中可見到其身影,本文試以八塊飛行場及公館飛行場(基本研析參閱表1)為例,闡明其遞嬗概況,係運用相關圖資來理解日軍飛行場之歷史軌跡。
表1 八塊飛行場及公館飛行場之基本研析表
二、桃園八塊機場之演進概況(1944-2001)
依「日軍在臺灣建置飛行場之研討分析彙整表」日軍在臺灣(含澎湖)部署的飛行場至少有77座。在《臺灣省兵要地誌圖》(1949-1950)中標註出的機場計有53座,其中在現今桃園市就有三座,如圖1所示,另還有一座龍潭(南)飛行場為偽機場(圖內已塗銷之),參閱表2。
表2 桃園地區日軍設置之飛行場表
圖1及表2第二項之八塊飛行場所在地,係日治時期的「八塊厝」,1920年改稱「八塊」;其係於1944年10月興建完成主跑道(參閱圖2),並在其左側另有一座副跑道與其聯成V字型;在1944年美製《ONE INCH目標圖》中被標註為鶯歌石簡易機場(Okaseki L/S),參閱圖3。戰後在美軍協助下,原主跑道長1,500公尺擴充延長至2,573公尺,且興建一新式塔臺註一;美軍駐臺期間(1951-1979),當航空母艦停靠基隆後,其各式戰機均到此機場暫駐。
圖4為1960年代聯勤測量署(1960年7月由測量處改制)測製的《八塊機場地形圖》,此圖目前僅存藍晒副本(廣惠專案已數化),圖內可辨識之註記是左下的”更寮腳”,及右下的”化學兵學校營區” (1962年5月遷駐);比對相關圖資,此圖測繪的應該是已不再使用的副跑道區域(朝北向),時間是在1967年註二。當年聯合勤務總司令部測量署(2003年9月裁撤)係參謀機關,一般是由其所屬測量隊執行測量外業。圖面上顯示副跑道已廢棄,該區域予以測圖,提供其他用途規劃使用。
「八塊鄉」1950年更名為「八德鄉」,故此機場又稱「八德機場」;由於所在小地名為「更寮腳」,故也稱為「更寮腳機場」;另為紀念1962年時遭擊落而殉職的黑貓中隊飛行員陳懷生,而更名為「懷生機場」。此機場於1950年代,被當作戰鬥機的練習打靶場,故在兵要地誌圖(參閱上圖1)上標誌為「射擊場」註三;1979年以後為空軍防砲司令部使用,並兼有桃園軍用機場之備降場任務;1998年此機場解除軍事任務;2001年此處撥交予陸軍運輸學校使用,從此解除飛機起降之功用;2007年改建為國防大學校本部。覽閱近年的Google衛照地圖(參閱圖5)還可看到「八塊機場」東北側的主跑道及隱約可見朝北的副跑道痕跡。
三、臺中公館機場之演進概況(1936年-至今)
1954年12月,中美雙方簽定《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後,為執行對中共大陸的圍堵政策於1956年實施「陽明山計畫」(機場的擴建計畫),此與臺北的陽明山無關,係我國負責提供土地,美國負責工程建設,雙方合作施行臺中原公館機場擴建為當時遠東最大的空軍基地-清泉崗機場(Ching -Chuan – Kang Air Base)。
日治時期1936年日軍在豐原郡內原馬匹訓練基地興建200公頃的「豐原飛行場」(Toyohara Aerodrome),參閱圖6的1943年美軍航照圖;從美軍在1945年製作的ONE INCH目標圖來看,此機場已稱為「公館機場」(Kong-kuan Aerodrome)了,如圖7所示。
公館的新機場,亦稱臺中機場(另據圖7所標註的Taichu Aerodrome臺中飛行場,則是位於臺中西屯的水湳機場),於1959年11月7日落成啟用;1966年3月20日,為紀念徐蚌會戰陣亡的邱清泉中將,而更名為「清泉崗機場」(清泉崗基地),代號CCK,係美軍越戰期間(1955〜1975年)擔負絕佳中繼站功能之腳色;美軍係於1963年進駐,直到1979年撤離。2004年,因臺中都市發展與擴張,位於西屯的水湳機場停止使用,將民航部分移至清泉崗機場西南角,稱臺中國際航空站,即今之「臺中國際機場」。
當年位於臺中大肚山臺地上的公館、吳厝、許厝寮、湖底、楊厝寮、泉州厝、大突寮等等舊聚落(參閱圖8_1、8_2),計有1,400公頃(臺中縣志,1988年)被徵收,這些位於公館附近的舊聚落分布在現今的清水、神岡、沙鹿、大雅等行政區,計有656戶,8,123人(臺中縣志,1988年),俗稱「山腳的海口人」,因這「陽明山計畫」而分兩期(1956年、1958年)集體遷村到現在的新社、石岡仙塘坪、埔里大坪頂及魚池等地,而被當地居民稱這些移民為「疏開仔」(閩南語)註四。當年第一期於1956年六月接到命令,八月底前完成遷村、整地,九月一日移交美方進行工程建設,全案是件極大之挑戰。
「陽明山計畫」中在公館地區係於1956年間施行機場測量,由聯勤測量隊負責測繪《臺中公館機場六百分一地形圖》,測圖區域如圖9所示,採平板測量;全區計完成有1,227幅(圖幅接合表,如圖10所示),對照圖8_1或8_2,可知施測範圍約為實際規劃的一倍;每幅圖幅大小為35x42cm,實地為210x252m(參閱圖11_1、11_2),四個圖隅點標註有UTM方格網坐標數,此可對照到本製《五萬分一地形圖》上同樣的十萬公尺方格網;每幅編列有圖號(三或四個數字),前列一或二數(取81〜99〜0〜16),後行二數(取90〜99〜00〜43)。這批實測原圖是當年執行「陽明山計畫」最重要之基礎圖資,因緣際會下讓這「疏開仔」原鄉的原始自然人文遺跡完整紀錄了下來,是一份難得珍貴之歷史地圖,可提供予文史工作者了解公館地區地理空間變遷之參考。
註釋:
1.《經天緯地–測量學校大學部十九期同學畢業五十週年紀念》(2001)八十憶往顛沛流離的一生(馬宗禮)一文 (p.161):「…民國四十二年調航空測量隊參加八德機場擴建測量,…」。民國43年5月15日航空測量隊與大地測量隊合併編成聯勤測量隊。
2.《測量隊紀念專刊》(2014)片段回憶到完整人生(孫福生)一文(p.271):「民國56年元月自測量學畢業,…又隨著學長們於桃園八塊機場(…)測五百分之一地形圖,…」。所指是施測圖;而此1/5,000是編纂清繪圖之晒藍圖。
3.《臺灣省兵要地誌圖》上標註有2座射擊場:八塊機場、彰化機場(鹿港東南機場)。
4.「疏開」,其實就是日文的「疎開(そかい)」:所指是,因為戰爭期間發生的災害,移動到較偏遠的區域避難。
參考文獻:
中研院GIS研究專題中心_臺灣百年歷史地圖。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
郭延壽等(2001),《經天緯地–測量學校大學部十九期同學畢業五十週年紀念》,自費出版。
許哲明(2019),從歷史地圖中看桃園八塊機場之演進概況(1944-2001),部落格_地圖印象2019/12/8。https://sjm460405.blogspot.com/2019/12/1944-2001.html
許哲明(2019),臺中公館機場六百分一地形圖,部落格_地圖印象2019/12/9。https://sjm460405.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9.html
許哲明(2024),探析地圖上二戰末期日軍飛行場在臺灣建置之軌跡,中研院GIS研究專題中心_地圖俱樂部 2024/10/18。https://gis.rchss.sinica.edu.tw/mapclub_20241018/
塗光祜(2003),奉命執行代號「陽明山計畫」案追記,湖北文獻,第147期,pp.1-4。
熊一蘋(2022),《華美的跫音:1960年代美軍文化影響下的臺中生活》,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聯勤測量隊(1985年),《聯勤測量隊隊史(第一輯)》。
劉達康總編輯(2014),《測量隊紀念專刊》,軍備局第401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