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縣梅魁及鴻禧門額探源(傳播路線圖)

撰文/廖德宗 (居住於高雄市,從事資訊業,業餘進行人文地理研究)

摘要

本計畫為廖德宗、洪親慧一起合作的文史調查研究計畫,從追尋前人討論梅魁古厝的熱潮,發現左營聚落的梅魁古厝最為密集,共有11個梅魁,且姓氏及家族背景不同,進而發現左營15個鴻禧古厝,也是不同姓氏,隱藏一個特殊密碼,是一個在地的文化資產議題。

由於梅魁門額並無前人研究文獻,要解開這個謎題,勢必投入很長時間作系統性訪談,以大量樣本來解析,才能合理推論。筆者兩人有感這個主題的文化性及特殊性,2020年10月自發性一起合作,運用地理及歷史專長,利用公餘時間,分工訪談拍照、文稿撰寫、地圖繪製,以2021年一整年時間,先完成左營古厝的調查及解讀。

接著再以2022年一整年時間,擴及大高雄地區的舊聚落,最後抵達屏東沿山地區的平埔聚落、南邊的佳冬鄉、及海上的琉球鄉,將議題拓展至鳳山縣梅魁及鴻禧門額的探源。2022年獲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支持,補助十萬元經費,撰稿十萬字,2022年12月於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做全文公開。 梅魁、鴻禧是清代社會為延續家族香火,衍生的特殊習俗,不拘限單一姓氏,且梅魁僅存在於清代鳳山縣轄區。梅花為春天最早綻放的花朵,花中之魁。傳統社會的家族,遇到無法傳承的困境時,如同冷冽的寒冬;等到有子孫能夠繼承時,就如見到春天綻放之梅花。梅魁及鴻禧在期許世代傳承,子孫鴻圖大禧。而特殊門額議題是家族史,也具地理傳播的特性。

鳳山縣梅魁及鴻禧門額的傳播路線圖

清代時期,梅魁門額最早出現於左營後的薛家,年代為1850年(道光30年),而薛家祖先薛九重於1781年(乾隆46年),從鳳山的赤山移居左營,當時鳳山縣治在左營,為土城時期。此可推論,乾隆期間鳳山縣土城階段,梅魁門額已是左營習俗。而鴻禧門額,最早出現於左營六甲的楊家鴻禧古厝,年代約1854年(咸豐4年);最晚期的鴻禧門額,是左營匠師謝金木於1964年自蓋的鴻禧大厝。從1850年的薛家梅魁門額,至1964年的謝金木鴻禧門額,特殊門額在左營至少流行了114年。

從鳳山縣治舊城、新城的遷移歷史,可推論梅魁、鴻禧習俗,經由大戶人家聯婚或遷居,從左營舊城流傳至鳳山新城,而從萬丹到新城考試的秀才,也帶回梅魁習俗。日治初期經由傳統工匠的交流,傳到小港、大寮、林園等地,並越過下淡水溪,到鳳山縣的南境,但不及恆春縣。到了日治中期,經由新園及附近閩南聚落的工匠,將梅魁門額,傳至崁頂力社、潮州泗林、萬巒佳佐村及赤山村、新埤餉潭等地。而琉球鄉的梅魁是東港匠師所建,推論匠師也將梅魁傳至林邊溪以南的佳冬鄉。

日治中期的左營、後勁、右昌、楠梓劃入岡山郡,經由匠師交流及徒弟回鄉執業,也將梅魁、鴻禧門額習俗,北傳到梓官、彌陀、岡山、路竹、湖內等地,也西傳到大社、燕巢、仁武、大樹等地。

而左營舊聚落因梅魁、鴻禧習俗流傳已久,後因養子、贅婚、再婚等混合案例增加,梅魁、鴻禧已不夠用,衍生了積善家、慶有餘門額,更有在不違反習俗原則,獨創了乾三連、富貴春等門額。此社會習俗的演變,如同語言的演化與流傳,習俗最繁複的地區,即是產生習俗的起源地。 從特殊門額年代的研究及推論,2022年製作了鳳山縣梅魁及鴻禧傳播路線圖。

鳳山縣梅魁及鴻禧門額傳播路線圖
說明: 底圖為日治三十萬分一台灣地圖(1939年),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提供。廖德宗2022年9月繪製。

下載: 鳳山縣梅魁及鴻禧門額探(2022年12月) 全文報告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