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地圖看臺中東勢子恊園行館

撰文/許哲明 (軍備局生製中心第401廠測繪榮譽顧問、中華民國地圖學會監事)

本文係按地圖及航照產出時序(1904年〜現今),來看臺中市東勢子「恊園」的前世今生之歷史演化。

臺中市東勢子恊園,位於進化路與力行路口,即東區進化路232號,就在力行國小(1957年5月1日設校)對面,對照1957年臺中市街道圖(圖十)及1959年臺中市舊航照影像圖(圖十一)可推估知興建年代約在1958〜1959年間。

恊園,佔地面積0.433公頃。最早是作為蔣中正側室姚冶誠(蔣緯國養母)*1之居所,直到1966年她病逝後,納歸陸軍十軍團管理使用,初設為連絡站,以支援軍事演習任務;之後成為十軍團指揮官的招待所*2。參閱圖十五(1970年),對照圖十三及圖十四(1960年),園內建物顯然有新興建,房舍最多到有十三間。

恊園由於座落在市區高價地段,屬於低度利用營地,被行政院核准列入第六批營改基金(自1998年成立)土地清冊,軍方原訂長期目標,將土地標售,以挹注營改基金財源。

2007年8月10日大紀元報導:「臺中市唯一的前總統蔣中正行館「恊園」即將開放,揭開往日的神秘面紗,在立委何敏豪與國防部軍備局(局長吳偉榮)今天進行協調下,預計中秋節前舉行開放儀式及晚會,並於三個月內撥交臺中市政府代管,市府則有意規劃為歷史文化建物,並由文化局負責規劃。」此案因未通過臺中市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及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之審查,而未登錄為文化資產。

2014年9月前,園內建物已被拆光清乾淨,之後在前市長林佳龍任內推動規劃為社會住宅。

2020年10月14日盧秀燕市長主持舉行「東區東勢子好宅新建工程」開工典禮,興建工程基地面積4,236平方公尺,地下2層、地上15層,為複合混居式好宅(100戶),並規劃610坪開放空間,有保留5棵列管老樹,維持生態與樹木生長空間,成為鄰里大公園。現今(2025年)已完工,在臺中市共好社會住宅網頁上,此已正名為「東區恊園社會住宅」。 以下係按地圖及航照產出時序,自1904年至現今,從東勢子「恊園行館」到東區「恊園社會住宅」的前世今生之建築空間演化。

圖一 1/20,000臺灣堡圖(1904年)(部分截圖)
[臺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東勢子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東勢仔庄」,隸屬於藍興堡。]
圖二 1/25,000地形圖(1921年) (部分截圖)
[東勢仔庄,1920年改制並雅化為「東勢子」大字,隸屬於臺中州,臺中市轄。]
圖三 1/6,000臺中市區改正圖(1926年) (部分截圖)
[「市區改正」僅是應急、局部性的都市改造措施,在考量市區整體發展後,逐步由「市區改正」演變為「市區計畫」,之後再進一步成為「都市計畫」。此期間東勢子並非在臺中市區改正內。]
圖四 1/10,000臺中都市計畫圖(1943年) (部分截圖)
圖五 美製1/10,000城市圖(1945年) (部分截圖)
圖六 臺中市舊航照影像圖(1948年) (部分截圖)
圖七 1/25,000地形圖(1950年) (部分截圖)
圖八 1/5,000臺中市街道圖(1952年) (部分截圖)
[本幅圖是聯勤總部測量處於1948年4月測製,1950年5月修測,1952年12月增修。]
[測量製圖廠,於1950年4月由製圖第一廠改組而來。1952年,精武路營區建物陸續完成35棟(至1956年總計48棟),原暫駐在大雅路及中華路之各部門陸續遷駐進來。]
圖九 1/500測量製圖廠廠區圖(1952年)
[廠長室下設有第一〜四組。第四組有攝影、製版、修版、橡印、鉛印等室。]
圖十 1/5,250臺中市街道圖(1957年) (部分截圖)
[本幅圖是陸軍總司令部於1957年12月印製。]
圖十一 臺中市舊航照影像圖(1959年) (部分截圖)
[對照本圖與1957年臺中市街道圖(圖十),推估恊園興建年代是在1958〜1959年間。當年係作為蔣中正側室姚冶誠(蔣緯國養母)之居所*1。]
圖十二 1/4,800臺中市東勢子附近地形圖(1960年) (部分截圖)
[此實測圖,軍事營區予以遮蔽了。]
圖十三 1/12,500臺中市街道圖(1960年) (部分截圖)
圖十四 1/8,000臺中市街圖(1960年) (部分截圖)
[*曾經是1919年成立的臺灣煉瓦株式會社臺中工場,戰後改為臺灣省工礦公司臺中磚廠,後來更名為中臺窯廠。]
圖十五 1/8,000臺中市街道圖(1968年) (部分截圖)
[本幅圖是聯勤總部於1968年6月發行,由聯勤測量署測量製圖廠繪印。]
[1966年之後,恊園納歸陸軍十軍團管理使用,初設為連絡站,以支援軍事演習任務;日後則成為十軍團指揮官的招待所。對照圖十三及圖十四(1960年),園內建物顯然有新增興建。]
圖十六 1/3,000臺中市地形圖(1970年) (部分截圖)
圖十七 臺中市舊航照影像圖(1976年) (部分截圖)
圖十八 臺中市舊航照影像圖(2002年) (部分截圖)
圖十九 臺中市舊航照影像圖(2005年) (部分截圖)
[恊園原本為行政院核准列入第六批營改基金土地清冊中,於2007年被民代爭取保留,而撥交臺中市政府代管;之後被規劃為興建社會住宅;2014年9月前,園內13間房舍建物已被拆光清乾淨。]
圖二十 開放街圖(OSM) (部分截圖)
[東勢子社會住宅(恊園舊址),有保留5棵列管老樹,維持生態與樹木生長空間,只蓋100戶,地下2層、地上15層,為複合混居式好宅,並規劃610坪開放空間,成為鄰里大公園;2024年12月完工。]
圖二十一 「東區恊園社會住宅」空中鳥瞰實景照片
[引自臺中市共好社會住宅_東區恊園社會住宅網頁。全案業經2025/1/2至2025/2/8上網登記,2025/5/6圓滿完成電腦公開抽籤作業,預計2025年7月辦理點交簽約公證作業。〕

註釋

1.蔣中正於參加反袁世凱的護法運動期間納姚冶誠為側室,她始終沒有生育,而收養戴季陶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蔣緯國,轉由姚冶誠撫養。1927年蔣宋聯姻後,姚冶誠與蔣緯國被安排移居蘇州。直到1949年,國民政府東遷臺灣,姚冶誠跟隨蔣緯國輾轉來到臺灣,蔣緯國(1950年任裝甲兵司令)為了就近照料母親,將她遷到臺中居住,直到1966年病逝。1980年5月〜1984年6月,蔣緯國擔任聯勤總部總司令。

2.李登輝總統時代,他到中部地區時會以軍團的「協園」當暫駐休憩所,主要隔一街就有聯勤第401廠廠區,方便協助維安(軍事)人員進駐。

3.文內截圖主要取自中研院GIS研究專題中心「臺中市百年歷史地圖」平臺: 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aichung.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