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研院 ∥ 人社中心 ∥ 繁體中文 ∥ English
曾文水庫是臺灣蓄水量第一大的水庫,設計總容量為74,840萬立方公尺,壩址位於嘉義縣大埔鄉,主要作為提供嘉南地區灌溉用水,另具發電、防洪和觀光等多目標功能。早在日治時期1930年代烏山頭水庫完工後,八田與一技師就發現到僅依靠烏山頭水庫蓄水不足以供應嘉南大圳所需,便委請宮地末彥擬訂「曾文溪眝水池調查計畫(1939)」,計畫在曾文溪主流大埔溪築壩,並與烏山頭水庫串聯運轉,藉以增加灌溉水量,即為曾文水庫規劃之前身,但後來因戰事作罷。戰後有鑑於灌溉水量逐漸不足,1959年台灣省水利局著手進行水庫興建規劃,最後擇定柳藤潭為壩址;1966年7月,成立曾文水庫建設委員會暨工程局,並於次年(1967年)10月31日動工,經過6年工程施工,於1973年10月31日正式完工。
在興建曾文水庫之前,基礎地理環境調查為首要工作,在當時水利局第一測量隊羅士烽隊長帶領下,於民國51年(1962)3~6月進行曾文水庫地形圖測繪工作,測繪作業使用地籍坐標系統,等高線間距2米,最終完成比例尺五千分之一的實測「曾文水庫地形圖」共計45幅(另有一張索引圖)。曾文水庫蓄水淹沒了嘉義縣大埔鄉原有的核心地帶,在此之前當時該地區也僅有測繪五萬分之一地形圖,因此這一套曾文水庫地形圖保存庫區淹沒之前,該區域原本詳細的地形地貌,除了水庫工程規劃及施工上的參考價值,亦有歷史地景及記憶保存價值。
透過不同時期地形圖比較,瞭解曾文水庫興建前後的地形地貌變化。
曾文水庫興建完工後,補充烏山頭水庫水源,水源調度更加彈性,也增加嘉南大圳灌溉能力,讓嘉南平原上許多灌溉農地從三年輪作轉變為三年兩作,大幅增加農民的收益。透過越域引水,烏山頭水庫成為離槽水庫,曾文溪中夾帶的滾滾泥沙會先在曾文水庫沈積,透過隧道引入乾淨的水源大幅延長下游的烏山頭水庫使用壽命。
進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