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GIS專題中心暑期實習生成果介紹(1)

專題題目:GIS應用於南山公墓調查與分析

實習學生:蔡韋漢(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班

指導老師:莊庭瑞 副研究員

由莊庭瑞所指導暑期實習學生蔡韋漢同學,測試QGIS外業工具Qfield用於南山公墓墓塚調查的實用度,並使用地理資訊系統及南山公墓高解析正射影像,以南山公墓「新坪」為案例,將過去田野紀錄資料視覺化,分析「新坪」墓葬文化現象。

1.測試調查工具QField之實用度

QField為安裝於手機/平板上的移動式GIS app,方便應用於戶外調查採集,使用方式需先在電腦的QGIS設計屬性表單及匯入所需圖層,再透過QField cloud傳至移動裝置的app中。

選擇南山公墓三處墓塚進行測試,分別為西式基督教墓、傳統漢式墓及小型嬰孩墓,測試結果手機定位點與實際站位點相差約2-3公尺,該距離間可能差距1-2個墓塚以上,但透過高解析度影像可進行點位校正。

2.以南山公墓高解析正射影像進行墓塚點位

以過去實地拍攝照片辨別高解析度影像上的位置後,使用QGIS校正南山公墓「新坪」墓塚點位。新坪為南山公墓內,其中一區域的地名,過去並無詳細文獻記載確切位置,蔡同學先是透過地形、文獻、訪談及現地觀察所得出結果,最後使用QGis製作成地圖,以推測新坪範圍並進行校正,獲得良好的成果。

3.墓塚基礎資料分析

a.套疊歷史圖層:完成墓塚定位後,產出預期「新坪」的墓地範圍,再套疊歷史地圖,推測該墓地的形成時間。透過歷史地圖的比對,推測「新坪」可能形成於1904-1947年間,更詳細的時間點需從現地墓塚調查進行分析。

b.墓塚年代分布:將1129門墓塚點位,以墓碑年代進行分類,所得出的結果最多落在日治皇民化時期,推測「新坪」在昭和時期已有墓葬行為,最高峰落於1941-1944年間,而到戰後持續有埋葬及重修行為。

c.墓塚形制分布:所調查1129門墓中,日式及漢日混合合計數量佔有715門,該區所呈現墓葬地景不同於周圍區域,可以推測當地工作者稱此地為「新墓地」之原因。

d.墓葬方式分布:臺灣漢人自明清時期以來的墓葬方式,多以單人葬為主,可能會有夫妻合葬或直系親屬的附葬。在「新坪」內發現許多歷代、累代之墓等,以同姓家族集中合葬的方式,數量共計302門。

小結

蔡同學的研究指出QField有益於精準定位墓塚位置,可解決GPS定位誤差值問題,此外,他將田野資料輸出成地圖,透過資料視覺化呈現「新坪」的空間特殊性,最後透過數據分類得出「新坪」幾項特殊文化現象:1.證實「新坪」為經過規劃排列的新式墓葬區、2.墓碑年代集中於1941-1944年間、3.墓塚以日式風格為主、4.家族葬比例大幅上升。

延伸全文閱讀:https://weihantsai.github.io/GIS-Nanshan/int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