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地圖俱樂部, 廖德宗> 清代下淡水營遺構位置初探

清代下淡水營遺構位置初探

Friday, January 20th, 2017 at 19:32

撰文/文史研究者 廖德宗(居住於高雄市,從事資訊業,業餘進行人文地理研究。)

本文發表於「屏東文獻」第20期P.129~144(2016年12月出刊)

摘要

清代鳳山縣的下淡水營,原設在屏東縣鹽埔鄉的隘寮溪口,起因於雍正年間,屏東長治一帶漢人,與山豬毛社原住民發生嚴重衝突,清代官署始設置此軍事營盤,以防止原住民侵擾漢人。後因隘寮溪水災,營盤倒成平地,才在1885年,下淡水營移建至屏東縣長治鄉德榮村的煙墩腳埔,營盤內的官署建物,稱為都司署。近年在屏東縣長治鄉德榮村發現下淡水營的北門殘跡,具文資價值,已於2016年1月列為屏東縣縣立古蹟。至於下淡水營的範圍多大,及都司署建物位置,尚待進行考古勘查,才能確定歷史遺構的脈絡。

本文以清代文獻、古地圖、日治地籍圖證據,推估位於長治鄉德榮村煙墩腳的清代下淡水營空間配置,以供後續正式研究的參考。

—————————————————————————————————-

本研究由中研院人社心GIS專題中心提供數位典藏的屏東縣長治鄉德協段地籍圖,以作分析研判。

pic.1

圖1:清代下淡水營的空間位置圖初探(日治地籍圖版) (說明:此位置圖以北門及南門作定位,再以地籍圖研判可能的城牆及道路線,底圖為1952年地籍圖,廖德宗2016年7月繪製)

從地籍圖,觀察到東側有一圓弧線,該圓弧沿著北門往南延伸,並有地形高低差,很可能是東側城牆線。而西側城牆線,在1952年地籍圖可見有3條可能的弧線,基於東西兩側城牆的對稱性,以形成略為圓形狀的傳統型城池,作者取地籍線的最內弧線,作為西側的城牆線。同時在城池內的地籍圖上,也顯示出城內道路的概略位置,可推估城內的道路線。下淡水營的城牆及城內道路,初探成果如下。

pic.2

圖2:清代下淡水營的空間位置圖初探(數值地籍圖版) (說明:此位置圖以北門及南門作定位,再以地籍圖研判可能的城牆線及道路線,廖德宗2016年7月以Goolge地球軟體繪製,底圖為2016年2 月的Google航拍)

據《鳳山縣采訪冊》記載,下淡水營的都司署建物,大小共15間,為頭門3間、大堂3間、內室3間、左廊3間、右廊3間,是三落的清代官署建物。清代的都司署建物雖於日治初期拆除,因現地僅開闢為果園,果園地面或地下應會有清代的紅磚及瓦片殘跡,留待專家全面勘查,確定官署在城池內那一側,再依殘跡證據,推估正確的官署建物空間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