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地圖俱樂部> 景美、景尾、梘尾?

景美、景尾、梘尾?

Saturday, December 26th, 2015 at 1:10

台北市文山區羅斯福路五段、興隆路口天橋上,掛有「景 美 梘 尾」幾個大字,經過路人看到都摸不著頭緒,其實是市政府是要說「景美」舊名為「梘尾」。

如果進一步查看台北市文山區公所網站介紹「景美地名由來」,就可以了解瑠公圳從新店地區取水,透過圳路往北送水,架設大木梘(音同景)跨過景美溪(又稱景尾溪、霧裡薛溪),木梘引水端聚落稱「梘頭」、木梘送水端聚落稱「梘尾」;「梘尾」逐漸發展成大聚落,日治時期寫成「景尾」,民國39年設鎮時,就一併改寫成「景美」,至於「梘頭」地名現在就消逝了(順道一提,臺北市內湖聚落的舊地名也是「梘頭」)。

讀到這一段歷史文字,在空間描述上仍是十分含糊,我們可以進一步透過地圖從地理位置來理解,藉由「郭錫瑠時代瑠公圳路分布圖」、「瑠公水利組合區域圖」,就可以了解南北向的瑠公圳與東西向的景美溪交會處,勢必要透過水利設施跨越,此處即大木梘(今日景美)所在。

螢幕截圖 2015-12-26 00.59.51

郭錫瑠時代瑠公圳路分布圖

螢幕截圖 2015-12-26 00.23.24

瑠公水利組合區域圖

進一步再查看日治初期臺灣堡圖上所標示景尾、梘頭兩個舊地名所在位置,就可以清楚理解地名反應出聚落與木梘位置的上、下游(「頭」、「尾」)相對關係。

螢幕截圖 2015-12-26 00.22.12

臺灣堡圖上顯示景尾、梘頭兩個地名

進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