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宗旨

氣候變遷是當代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 然而氣候系統俱有極高的動態性,囿於現代儀器所觀測的資料只有近一兩百年史,使學界對於氣候的知識仍然有限,氣候模式亦存在不確定性。在當代氣候變遷研究中,歷史氣候研究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具有高時間與空間解析度的歷史氣候重建資料。不僅能藉以分析地球長期的氣候變化形態與速率,亦能從而分析氣候變化的長短期波動、變異性與空間差異性。這套資料也提供實測數據,作為氣候數值模式的驗證基礎。凡此對完整化我們對當代氣候變遷現象的理解,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歷史氣候研究的重要資料包含代用的環境資料(如冰芯、湖底沈積物或樹木年輪等)、物候資料或歷史文獻記錄等。前兩者在時間廣度上具優勢,卻不易反應連續性的時空變化; 後者則只能呈現有歷史記錄以來的氣候變化,歷史記錄時間越久、空間涵蓋越廣,所能分析的內容越豐富。

本研究團隊在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計劃的支持下,由本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王寳貫主任主持,協同本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等研究單位,從2015年開始,有系統地針對中國歷史氣象記錄,進行數值化時空資料庫的建置工作。從清朝往回推展,目前已完成清朝資料建檔。除氣象與其相關的環境與社會經濟事件外,每筆記錄也賦予空間資訊,以支援高解析度氣候與氣象事件的時空分析。藉由這個資料庫,我們進行各種分析 ,諸如溫度、降水、乾旱、洪患與農作生產等。未來除了持續進行各歷史時期的資料庫建置工作,與研究分析外,我們也規劃在近年內公開資料庫,併同使用手冊與詞彙字典,期使擴大國際合作研究,與資料庫的使用效益。

因此,規劃於2017年2月13-14日籌辦之華語學術圈(包括兩岸三地、其他地區華人學術圈)歷史氣候研究討論會,將會邀請多位在歷史氣候學界負有盛名、學養豐厚的先進們,共同討論中國歷史氣候重建研究的進展、常見的研究問題、新的研究觀點與方法等,並共同思考中國歷史氣候研究的願景,以及其在全球歷史氣候研究中的角色與重要性。

 

   
特邀講者
張德二魏國彥
廖淦標(KAM-BIU LIU)陳發虎
敬邀與會海報
歡迎下載及宣傳海報
REACHS2017 poster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Research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Changes, Academia Sinica,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