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地圖俱樂部> 1955年台南桂子山日環食觀測

1955年台南桂子山日環食觀測

Wednesday, March 23rd, 2022 at 5:11

撰文/許哲明(居住於臺中市,中華民國地圖學會監事,長期投入於測繪、地圖史相關研究)

日環食觀測與大地測量

天文學上,稱一天體光線被另一天體光線所遮蔽之現象,稱「蝕」;而星體(恆星或行星)被月球所掩,則稱「月掩星」(occultation)。「日蝕」,在本質上就是月掩星的現象,即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發生太陽被月球所遮蔽。日全蝕(total solar eclipse),指當太陽光球完全被月亮遮住,原本明亮的太陽圓盤被黑色的月球陰影遮蓋。日環蝕(annular solar eclipse),指日蝕發生時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邊緣仍然明亮,形成光環;這是因為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但是距離地球較遠,不能完全遮住太陽而形成的。

聯勤測量學校校史(1961年版)記載1955年6月20日日全蝕及當年12月14日日環蝕,美國測量專家來台與我國合作在台南桂子山設站作日蝕觀測,以供大地測量研究之用;測量學校由當時現任副校長尹鍾奇上校率領教職員參加觀測,於兩次合作,均獲圓滿成果。聯勤測量處所發行的國軍測量史(1961年版)則記載1955年12月14日,測量處及測量學校協同紐約美國地理協會(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AGS)*1在台設站,觀測日蝕。此外,根據中央日報及中央社報導(參閱圖1〜3),1955年12月14日聯勤測量處暨測量學校和美國地理協會合作組成「中美聯合日環食觀測隊」,在台南的桂子山(29m)設置一「日蝕站」,因台南恰是日環食帶中心,桂子山為最高點,又靠海邊,最利天體儀(天文望遠鏡)架設。由於選點佳,當時最後觀測成果相當不錯,透過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拍攝,借由電視傳送至世界各地,頗獲高評。

圖1 當年中央日報報導之剪報(1955/12/15)

圖2 中美日環食觀測隊在桂子山工作情形(中央社) 1955/12/14

圖3 中美專家學者交換觀測日環蝕意見(中央社) 1955/12/14

這段塵封的測繪外史,提到「中美聯合日環食觀測隊」,即是當年美國地理協會人員自美來台,我國派出聯勤測量學校與聯勤測量隊等人員協助觀測,並校正經緯度,現地仍留有當時校對的三角點(如圖4),是臺灣極為罕見的天文觀測三角點,台美合作觀測日環食的地點就是在桂子山上的涼亭前(如圖5)。

圖4 校正經緯度的三角點。由聯勤測量隊協助設置。

圖5 桂子山上的涼亭,後來被加蓋成為房間。當年觀測日環食就在其之前(出處:《水交社記憶》)。

當年服務於聯勤測量隊的黃紀彥先生(聯勤測量學校正19期,1951年7月于花蓮畢業),曾參與工作,回憶說:「1955年8月主辦台南市桂子山日環蝕觀測站之選定,大地經緯度連測,觀測台搭建等工作。12月5日參加中美合作台南市桂子山日環蝕觀測工作。」。早年聯勤測量學校在日蝕觀測及計算研究相當有投入,參閱圖6,所以在1955年台南桂子山日環食觀測工作上,能夠充分的參與。

圖6 聯勤測量學校學生運用天體儀觀測日蝕

桂子山位於何處?

桂子山,位處於1955年日環食中心線,加上西邊是海岸,是最有利的觀測位置。據文獻記載,於「明朝永曆19(1665),陳永華在承天府正南方建先師廟,以桂子山為案山」另外清乾隆32(1767)的「乾隆臺灣輿圖」,在大南門城外面畫有貴子山” (參閱圖7);此處形狀類似一個倒覆的淺盤,俗稱”魁斗山”,原有三峰(魁子山貴子山鬼子山),形似筆架,故又稱為”筆架山”,在明、清時代為墳墓區,是台南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墓葬區,所以也稱”鬼仔山”,日後予以美化,改稱”桂子山”(閩南話,同前文獻載)(參閱圖8〜10)

圖7 桂子山_明清時代地圖

圖8 桂子山_日治初期地圖

圖9 桂子山_日治中期地圖

圖10 桂子山_日治後期地圖

日治後期,因臨近台南飛機場,水交社*2一帶建了日本海軍航空隊宿舍,桂子山上蓋有涼亭(參閱前圖5),其下建一鋼筋水泥房的電話總機室,負責軍眷及軍方電話之通訊、轉接。到了近代,筆架山因都市開發而被剷除了約2/3,從此蓋滿了住宅,山的面積與範圍漸漸縮小只剩桂子山。(參閱圖11〜13)

圖11 桂子山_1950年代以後地圖

圖12 桂子山_1980年代以後地圖

圖13 桂子山_近期衛星地圖–水交社文化園區(2019/12/25正式開幕)

日治時期陸地測量部進行全島測量時,在台南設唯一的一等三角點,點名取為”魁斗山”(成果表參閱圖14),到了1979年台灣地區基本控制點檢測時,一等三角點「魁斗山」已遺失,另於西南方約170m增設了三等「桂子山三角點」。(成果表參閱圖15)

圖14 日治「魁斗山」一等三角點成果表

圖15 檢測新增「桂子山」三等三角點成果表

註釋:

  1. 聯勤測量學校校史載錄的寫法「美國紐約地理協會」,當年新聞報導也是如此寫法;按目前標準稱謂「美國地理學會」(AGS),1851年於紐約市成立。
  2. 水交社,係於明治9年(1876年)3月21日創立,為日本海軍將校們聯誼社團,乃引用「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典故。隨日本海軍航空隊的駐防台灣,如馬公、左營、台南等地,都設有「水交社」。1941年日本海軍航空隊進駐台南飛行場時,在魁斗山一帶興建了日軍眷舍,而將「水交社」移植過來,且沿用至今。由於此處具有相當文史遺跡,歷經墓葬區時期(1642*3〜1941)、日本海軍航空隊宿舍時期(1941〜1945)、我國眷村時期(1945〜2006)等,展現有不同地景風貌與都市發展景觀;因而成立「水交社文化園區」,於2019年12月25日正式開幕。
  3. 截至目前在水交社一帶發掘出的古墓,最早一座是「曾振暘墓碑」,其上銘刻”明崇禎15年”,即是西元1642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