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廖德宗先生(文史研究者,現任皇輿科技公司總經理)調查與撰寫
創立於1903年的新興製糖株式會社,是高雄苓雅寮富商陳中和所創辦。新興製糖株式會社的規模,是日治時期臺灣資本家所投興建的新式糖廠中最大,糖廠位於大寮區的會社里,是「會社」地名的起源。會社的甘蔗原料採取地區,北至三民區本館、灣子內、鳳山區赤山,包括鳳山丘陵西側的大寮平原,南至林園區的中芸、汕尾,蔗作面積約七千三百甲。該會社在1941年9月被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所合併,改名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大寮製糖所。戰後糖廠停止生產,改為台糖屏東總廠的大寮原料區,五分車鐵道仍繼續使用,甘蔗原料轉送至小港糖廠進行製糖。約在1970-1980年,五分車停止運送,鐵道直到1996年才全部拆除,現今已拆除的部分舊鐵道路線改為自行車道。
製糖會社的五分車鐵道,除作原料及產品運輸,也經營載客服務。新興製糖會社鐵道線路(鳳山至林仔邊)於明治42年(1909)6月5日開始運輸營業,從鳳山至林仔邊(林園區)鋪設鐵道11.4英哩(18.24公里)。原設有8個車站,分別為鳳山、山仔頂、會社、大寮、潮洲寮、赤崁、溪洲、林仔邊,載運貨物及乘客。 後於大正1年溪洲站改名潭頭站,大正5年增加埤腹內一站,並於大正7年改名電信所,總共9站。大正14年鐵道哩程變更為11.5英哩(18.4公里)。
從1942年修測的台灣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上,觀察當時新興製糖會社輕便鐵道線路,共有九站,分別為鳳山-電信所-山仔頂-會社-大寮-潮洲寮-赤崁-潭頭-林仔邊。由於新興製糖會社已在1941年被整併,因此製糖所名稱在1942年地圖上標示為「大寮製糖所」,輕便鐵道則標示為「台灣製糖鐵道」,但實際整條鐵道均為陳中和家族集資興建。
經作者2013年2月現地勘查,原本糖鐵九個車站的站體均已消失,軌道亦已拆除,鐵道路線成為巷道或消失,部分鐵道路線改為自行車道。
鐵道路線從鳳山火車站出發,經電信所、山仔頂、會社、大寮、潮洲寮、赤崁、潭頭、至林仔邊,全長18.4公里。舊時糖鐵所通過之道路,從鳳山火車站之站前廣場東側出發,經過現今的鳳山區博愛路北側、中山東路192巷,大寮區中興路、鳳林四路、力行路、大信街、光明路二段等,及林園區鳳林路二段12巷、安和街等,終點站為林園區安和街的松董椰公公園(原台糖集貨場)。下圖則是在Google地圖上恢復原本新興製糖鐵路路線與車站位置圖。
有興趣者可進一步下載:新興製糖鐵路路線KMZ檔。
進階閱讀:
- 台灣製糖工廠百年文史地圖
- 張守真、楊玉姿(2014) 陳中和新傳,麗文文化公司出版,2014/04/01
- 大塚清賢編(1937),躍進台灣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