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沉船逾500艘 水下考古值得發展

中央社  2009-10-20

台灣水下考古專題(2)(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20日電)依文獻所載沉船記錄的非正式統計,目前台灣海峽海域約有500多艘沉船。行政院文建會近年進行台海全面普查,已在部份海域探測到10幾艘沉船,水下考古將是值得發展的研究領域。

已故潛水專家黃加進,約20年前發現澎湖將軍一號沉船文物,政府並在2005年修正發布文化資產保存法,只是受限於人才與技術,發展有限。「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透過尋求國際合作,讓台灣水下考古大幅進展,不會落在國際潮流之後。

文資總處研究傳習組組長李麗芳說,澎湖馬公港因淤積要進行濬深,有人提報海底疑有古代沉船,依文資法須文建會調查真偽。因此文建會低調與法國主管水下考古的國家單位「馬賽水下考古中心」合作,並於2006年7月簽訂4年的合作備忘錄。

李麗芳指出,這項跨國合作非常重要,只要台灣有任何水下考古的需要,法國都願意協助,台法雙方合作至今,已出版兩本專書。

為了馬公港濬深,李麗芳說,文建會同時與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的臧振華教授、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合作。2007年3月在馬賽水下考古中心的7名專家協助下,進行港區水下考古探勘與研究,結果確認沒有傳說中的古沉船殘骸或碎片,濬深工程才得以繼續。

李麗芳表示,這次台法合作水下考古探勘,對台灣水下考古是很好的發展歷程。2、3年來,文資總處與中研院及中山大學繼續合作,針對台海海域進行優先順序的普查,從澎湖海域到台南安平海域,都按部就班的去探測、瞭解,並將依探測結果進行發掘與保存。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主任何傳坤說,國外水下考古已經進行半世紀,大家比較知道的都與沉船有關。中國大陸近20年也開始做水下考古,但技術不夠成熟,發現20年的南海一號沉船,至今仍不敢發掘。

何傳坤說,台海兩岸從元朝就已有船隻往來,由於天災、人禍,台灣海域沉船非正式統計有500多艘,留下了珍貴的水下文化資產。至於如何探測,就需要水下考古學。現在主要由擁有貴重儀器的中山大學普查探測5個敏感區域,並在2個區域感應到10幾艘沉船。

李麗芳表示,從台南安平附近海域遠到澎湖群島,由於鄭成功來台經此水路,推測會有水下文化資產。但因民間打撈盜取古物者仍多,政府要加緊水下考古腳步,也要宣導水下考古不是為挖寶,是為學術研究與歷史文物保存。

文資總處籌備處主任王壽來說,台灣是海洋國家,400年來與中國水上往來很多,沉船也很多,所以要加強水下考古。過去受技術、人才限制,因此將積極推動海域普查、人才培育、研究水下考古技術與出水文物修復保存技術,以及國際合作、水下考古觀念推廣等工作。

台灣水下考古專題(3)(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20日電)台灣推動水下考古,也需積極宣導水下考古的正確觀念。學者專家提醒,水下考古發掘的沉船、遺址或古文物都是觀光資源,建議政府設海洋部或水下考古專責單位。「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研究傳習組組長李麗芳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經26國簽字,今年1月2日生效。主要強調水下考古應原址保存、就地保護、不要商業開挖,鼓勵民眾親近水下文化資產,但不要破壞。

李麗芳說,目前水下文化資產的國際定義是100年以上,但若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價值,則年代就不是唯一考量。例如兩次世界大戰掉到海裡的戰機就具文化意義。但李麗芳強調,中日甲午戰爭的日船松島號在台灣海峽失蹤,日本曾挖掘、拍賣船體,未來若再發現沉船,絕不能為商業目的開挖,更何況水下考古可能帶來文化觀光效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主任何傳坤指出,澎湖博奕條款公投未過,建議政府與民間多注意附近沉船;沉船是很好的觀光資源,比陸地上的觀光更熱門。全世界都正在發展水下觀光資源,像太平洋地區的關島、帛琉,都可浮潛欣賞沉船及魚類棲息場所。

何傳坤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夏威夷珍珠港遭日軍轟炸,海面下有沉沒的船艦,陸地上就建紀念博物館,如今到夏威夷的觀光客都會參觀。著名的鐵達尼號沉船,目前也可購票至海底欣賞,而且票價不便宜。

李麗芳也說,中國發現水下考古可帶動觀光,在廣東陽江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蓋了仿海底環境的「水晶宮」。2007年底把1987年發現的宋元時代南海一號沉船,封入一個很大的沉箱,運回「水晶宮」,果然吸引眾多國際媒體採訪,但至今仍未能一窺沉船全貌。

台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館長高麗真說,科學家之所以發現鐵達尼號沉船,主要是幫美國海軍作計畫,借到貴重的水下儀器,前後探勘13年,才找到鐵達尼號。這證明水下考古須結合考古、歷史、海洋技術專家,才能找到沉船文物,讓人們瞭解更多的歷史文化。

高麗真說,台北縣十三行博物館附近十三行遺址,自古即為台灣重要河海貿易區的淡水河口。分析水下考古的出土文物,有助證實台灣為航海貿易樞紐,並推測附近海域是否有沉船,有助呈現歷史真相。

何傳坤也認為,若能進一步從沉船的原樣文物,證實台灣是數百年來,中國文物西傳必經的水上絲路,則目前水下考古的初步發現只是前傳。文建會未來3年的第二期水下考古計畫,也更令人寄以厚望。

不過,何傳坤也說,水下考古所費不貲,台灣去年培訓潛水專家30人,文建會的計畫只能用4人,故建議政府成立水下考古專責單位,可成立海洋部或建置水下考古大隊,讓水下考古更能大步前行。

資料來源: 新浪網 , Taiwan News 2009-10-21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91020/2274678.html

http://www.etaiwannews.com/etn/news_content.php?id=1086310&lang=tc_news&cate_img=260.jpg&cate_rss=D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