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Devices公司(F4 tech子公司、台灣BAP Precisions 合作夥伴)推出新一代高精度且符合GIS應用領域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 the Flint rugged handheld ,此款手持式GPS定位精度從可從1-3米至次公尺(sub-meter)等級,支援500萬畫素自動對焦相機、地理標記(Geotagging)、WiFi、藍芽以及3G數據傳輸,其他特點如下:
在陽光下可辨識讀取的VGA螢幕、可擴充的資料儲存裝置、微軟office行動通訊交換標準。
結合手持式定位與相機按鈕,具有精確的地理標記功能,為專業人士提供一可靠且堅固的移動定位裝置。
防塵、防震、防水與至少10小時的電池效能。
為軟體工程師提供API。
搭載3G通訊傳輸,可即時連結、上傳重要資料。
參考資料:F4Devices Introduces New Rugged Handheld
官方網站:http://www.f4devices.com/
轉貼至個人Facebook
台灣四面環海,遠洋、近洋、沿岸等各種漁業知識與技術發展已久,近年逐漸重視海洋生態保育以及永續經營,深入瞭解生態資源是第一步。海洋漁業科技技術中的「漁業用衛星標籤技術」結合GIS、GPS、衛星通訊技術,能有效紀錄各類迴游魚種(現技術已不受魚種體型限制)迴游路徑,進而分析魚種習性、擬定保育與限漁策略。這方面的技術應用已日趨成熟與便利~
新聞摘要
為了解各海域的漁業資源,除了鯨鯊標識放流,臺灣已與國際合作標識追蹤海龜、雨傘旗魚與黃鰭鮪魚多年;隨著標籤技術日新月異,不僅測得大洋平面洄游路徑圖,也能透過水壓變化,測量潛游與覓食習慣等重要漁業資訊,描繪「3D海底生態地圖」。
相關參考資訊:
轉貼至個人Facebook
imagetag 是一款Android平台上(支援Android V1.5版以上)的照相app,除了可以拍攝一般的Geotagging Photo外,這個軟體還可以進一度透過手機或平板上的各式感測器(GPS 加速度計 電子羅盤)詳細地記錄拍攝當時的GPS經緯度、高度、精準度、航向、速度、日期、時間、磁偏角、仰角、傾斜角、網路位置、光線照度與溫度等資料。其中,可以設定連續拍攝(依照時間間隔或距離間隔)照片,並將一連串的照片產生Google Earth上的虛擬導覽,進一步可以結合語音解說、影像與詳細地點資訊。
轉貼至個人Facebook
Google定位服務(Google Latitude)其實就是雲端GPS記錄器,透過手機即時定位並將使用者位置資訊透過網路存到Google伺服器上,除了可以跟朋友分享自己的所在地之外,透過 Google Latitude History則是可以回溯查閱個人的時空移動旅程。最近網路相簿Panoramio便利用Google Latitude History服務,提供一個新的Geotagging Photo服務,使用者上傳照片到Panoramio網路相簿時,系統就會自動查詢每張照片拍照時間是否在Google Latitude History上有定位紀錄,若有則將相片進行地理位置標示(Geotagging),使用者就不需要額外使用Geotagging軟體,就可以製作出照片地圖,十分方便。
詳細資訊可以參考:Geotagging photos with Panoramio and Google Latitude
相關報導:
轉貼至個人Facebook
Pentax 推出新防水防震相機Optio WG-1,支援防水 10 公尺、耐壓 100 公斤、防摔 1.5 公尺,以及耐寒 – 10 度 C,並具備GPS 定位功能,可記錄照片拍攝地點的經緯度資訊,更符合戶外冒險運動愛好者或田野調查工作者者的需求。2011年4月的定價為3,390港幣(約新台幣12,500左右)。
相關報導:
轉貼至個人Facebook
一家美國公司推出一款名為Eye-Fi Geo SD卡的產品 ,能將儲存在該記憶體內的照片透過Wi-Fi的模式上傳資料、並且透過Wi-Fi定位功能將照片加入地理資訊(GeoTagging)。透過這樣的應用技術,使用者除了可以很方便地分享照片,也能同時附帶照片的相關地理資訊。目前最大記憶容量為4GB。
轉貼至個人Facebook
本文轉載自 中 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電子報2007年第04期 作者: 林士哲、廖泫銘
前言
隨著Web2.0時代的來臨,網路上許多服務已發展為互動式的架構,配合許多免費的資源,如YouTube影片分享、flickr網頁相簿服務等,使用者可更容易地使用各項網路資源;再者,如近年來風行的Google Earth、Google Map所提供的免費高解析衛星影像,更是為傳統的平面地圖帶來了全新的視覺效果。 當我們出外旅遊或進行野外調查時,都經常會拍照留念或留下記錄,如果想將照片與其他人分享,雖然可以很容易地上傳至網頁相簿(例如flickr)上供觀看,但缺點則是:觀看者很難光從照片本身來理解這些照片背後地理位置上的相關資訊;簡單地說,觀看者對於照片的拍攝地點、空間的分佈、地理背景等都無法充份掌握。然而,如果攝影者同時攜帶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簡稱GPS)來記錄行經的路徑,那麼,則可以事後透過軟體處理(例如RoboGeo)將座標與相片結合,再上傳至有支援地理標示(Geotagging)的網頁相簿系統上,便能夠一一重現拍照當時的地理位置及各項背景資訊。如此一來,則不僅單純地保存相片的功能,同時還記錄了自己所到過地方的種種資訊資料足供日後再利用。
然而,若是沒有GPS,上述的功能是否就無法實現了呢?
所幸現有Picasa這個免費的軟體,讓您即使沒有GPS也可達成上述功能。Picasa讓使用者可以在高解析度衛星影像上標示拍攝地點,只需要幾個簡單步驟,就可以讓每一個相片上具有精確的地理座標資訊;同時還可以將照片與虛擬地球環境(例如Google Earth)相互結合。以下簡要說明其使用步驟。
使用步驟
圖1 Picasa開啟畫面 隨著Web2.0時代的來臨,網路上許多服務已發展為互動式的架構,配合許多免費的資源,如YouTube影片分享、flickr網頁相簿服務等,使用者可更容易地使用各項網路資源;再者,如近年來風行的Google Earth、Google Map所提供的免費高解析衛星影像,更是為傳統的平面地圖帶來了全新的視覺效果。
圖2 開啟圖片
2. 接著,請將座標加入圖片中。此處提供座標的原理是人工於Google Earth選取地面位置,由Google Earth提供地理座標,將座標寫入照片的header中;其方法為:選擇工具列中Tool / Geotag / Geotag with Google Earth,如【圖3】所示。
圖3 選擇Geotag功能選單
3. 接著會自動開啟Google Earth,右下角並有Picasa的小視窗。請由Google Earth畫面中心出現之十字座標,選擇地理位置,如【圖4】所出現畫面。
圖4 選取地理位置
4. 以十字標選取地點完畢後,即取得地理座標,如【圖5】所示。此時,請點選右下之小視窗的Geotag,按下即可完成。如有多張相片欲標示,則請依序選取相片和位置後,選擇Geotag All,如【圖6】。結束則選擇Done。
圖5 選擇照片正確地理位置
圖6 進行照片地理標示(Geotag photo)
5. 完成後,照片將會直接出現於Google Earth中,點選後,亦可直接觀看相片,如【圖7】。
圖7 照片於Google Earth顯示
相較於過去使用Google Earth中的Placemark功能,雖亦是將照片顯示於Google Earth中;兩者基本的差異在於:如以Placemark顯示圖片,是透過Google Earth的KML檔案連結照片位置進行顯示,但如運用本文所描述的方式,則是直接將地理座標寫入照片檔案中隱藏資訊當中(EXIF檔案資訊);利用Opanda IEXIF 2這個軟體觀看照片的EXIF資訊,可看出經緯度座標經過Geotag後,已經寫入照片的檔案中。因
此,其地理座標資訊已經儲存在影像內部,之後亦可以在不同的資訊環境裡被應用。如本院自行研發的 網頁相簿系統 上,便會針對具有地理座標的圖片,直接顯示在電子地圖系統上,如【圖8】、【圖9】。
圖8 相片中包含座標
圖9 上傳圖片於Google map系統
結論
透過這些免費的軟體所提供在網路上的服務,不只在地理資訊的應用上有著更多的選擇,所提供之服務也愈來愈生活化;未來,不論是田野調查、旅遊相片,每個人隨時都可應用此軟體所提供的服務,使得原本看似專業化的功能也可以有非常生活化的應用。
參考資料:
相關影片:
轉貼至個人Facebook